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種業發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人民網記者李彤 攝)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李彤)“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根基”。在今日農業農村部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介紹我國種業發展時表示,當前呈現出“四個顯著”現象,下一步要始終確保中國人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小小的種子,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基。記者梳理發現,國家對於種業的重視一以貫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准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求,要加快促進種業創新發展。
余欣榮介紹說,當前我國種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體現在“四個顯著”層面。首先是種業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我國已經實現品種全部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佔比也由85%恢復增長到90%以上﹔在蔬菜生產上,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達到87%以上。海南、甘肅、四川等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順利推進,一批區域性良繁基地鞏固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
其次,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首先,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改革,探索形成了成果權益分享、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分類管理的制度性成果﹔其次,組織開展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取得了品種創新的突破﹔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先后下放和取消了7項許可審批事項,釋放了種業發展活力。
三是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種子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強化,個頭更大了、實力更強了。在市場集中度上,前50強的市場份額佔到35%以上,有了一批銷售額超過10億、20億、30億元的骨干企業,上市企業有60多家﹔在企業研發投入上,種子企業紛紛加大科研投入,現在前50強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佔銷售收入約7.5%﹔在企業創新能力上,每年申請的新品種保護數量比過去五年翻了一番,在申請總量中的比重超過50%。
四是種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以國務院出台3個種業工作文件、全國人大修訂《種子法》為主要標志,構建了我國現代種業的頂層設計,形成了種業發展的“四梁八柱”。隨著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市場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據初步統計,假劣種子案件比2011年減少50%,種子侵權案件減少36%。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