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穩步提高 未來需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2018年04月20日12:14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 (王子侯)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暨《農村綠皮書(2017-2018)》發布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在會上表示,近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體現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農村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等方面。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如何將小農戶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如何促進鄉村的有效治理,這兩個問題值得高度重視和關注。

李培林介紹,近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業轉型發展初見成效。近年來,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自2010年以來,人均糧食產量連續八年超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農業由增產導向型向提質導向型的轉變也初見成效,農業部數據顯示,2017年農藥和化肥施用量負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察抽查合格率為97.8%,農業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我國農業科技貢獻超過56%,新型經營主體超過290萬家。

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自2009年以來,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從2009年3.33,下降到2017年2.71,同時我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也取得了巨大成效,農村貧困人口持續快速減少。2013-2017年,全國農村人口減少6853萬人,每年減少1371萬人,貧困發生率減少了7.1個百分點。我國整體的貧富差距這兩年基尼系數的下降,也主要得益於城鄉差距的減少。

農村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全面小康建設穩步推進。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了9億人,全民醫保基本實現,根據農發所中國農村發展報告的測算,我國農村發展指數從2011年0.399提高到2015年的0.623,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實現程度也在顯著提高,農村發展水平的穩步提高,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培林認為,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仍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的不充分,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不平衡和不充分,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舉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高度的關注和重視。

第一個問題是在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推進過程中,如何將小農戶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體系。2017年我國農村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6億畝,約佔承包地的三分之一,經營耕地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了350萬戶。與此同時,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公報顯示,2016年年底,全國有20743萬農業經營戶,其中有398萬規模經營農業戶,這意味著小規模的經營仍然是當前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最基本的形式,小農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長期並存,共同發展,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現代化經營體系建設的有機銜接。一方面要通過發展訂單農業,開展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深度合作,建立兩者的利益共享機制。另一方面,要將“必須帶動一定數量的小農戶發展作為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的獲得條件。

第二個問題是在城市化率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如何促進鄉村的有效治理。1978年我國城鎮人口隻佔17.9%,2017年底,常駐人口城市化率達到了58.52%,其中戶籍人口城市化率達到了42.35%,可以說城鎮化是推動現代化的一個主要動力,但是城鎮化既帶來了城鄉關系變化,也帶來了農村人口結構、社會結構變化以及農村的空心化,但實際上由於大量農村年輕人口的外出,農村的老齡化程度實際上要高於全國人口的平均老齡化程度。在此背景下,應當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特別重視人才振興,培養懂得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投身於鄉村治理中。如何優化農村基層干部的隊伍結構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責編:白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