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觀察丨雄安文脈傳千年

2018年03月31日08:20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1512547847652055325.png

編者按:

去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千年大計落子雄安。

針對雄安新區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

2017 年,河北省文物局對雄安新區啟動了一次全面系統的文物調查,重點明確地下文物的分布、范圍、性質,同時開展地面文物、戰國燕南長城遺址、紅色文物調查。調查不僅有助於重新認識雄安的文化面貌,為延續新區歷史文脈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也將為新區的整體規劃提供依據。

雄安有了考古隊

在河北省雄安新區容城縣晾馬台鎮南陽村緊鄰南陽遺址的地方,有一處由廢棄工廠改建的三層小樓,這裡就是雄安新區文物調查與勘探人員的臨時駐地。2017年5月28日,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站在這裡揭牌,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成立。

“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分為8個調查隊,包括6個考古調查隊、1個地面文物調查隊、1個戰國燕南長城文物調查隊。”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總領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毛保中介紹,聯合考古隊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牽頭,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以及河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文物保護中心、保定市文物管理所、雄安新區三縣文保所等單位參加,統一編隊組成。

2017年6月至12月,聯合考古隊對雄安新區全境約2000平方公裡的區域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隊員每隔50米一個人,排成隊形拉網式地行走在田間壟頭,搜尋遺跡的蛛絲馬跡。“無論風吹日晒、酷暑高溫,隊員們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身上的衣服總是濕了干、干了濕。”毛保中說。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在大王鎮勘察。 張偉亞攝

通過手持終端,考古隊隊員將遺存的照片、位置等信息上傳至雄安新區文物考古數字化綜合信息管理平台,記錄初步意見,隨后通過平台對遺存建立三維模型。

“這次文物考古調查,我們還用上了衛星遙感、光電科學、導航測繪以及后期的化學分析等手段,並啟用了無人機進行搜尋。”聯合考古隊成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科技考古專家馬小飛說。

通過半年的調查發現:雄安新區歷史遺存豐富,有文物遺存263處,其中遺址189處、墓葬43處、古代建筑15處、近現代文物16處。地下埋藏文物以新石器時代、戰國、漢代為多,涉及城址、聚落、墓葬、窯址等﹔地上遺存多是明清時期的建筑、碑刻以及近現代革命史跡。

新區文脈並不短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70多年前的白洋澱,曾是水上游擊戰的戰場,以雁翎隊為代表的紅色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上溯至宋代,楊業之子楊六郎也曾在此地鎮守三關達16年之久。

“雄安新區境內歷史文化脈絡久遠清晰,可以上溯到距今約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這裡是人類活動的集中區域,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介紹,“約2000多年前,這裡是燕南趙北標志性地區,存有燕南長城、南陽遺址等重要歷史遺產。約1000年前,這裡是宋遼分界區域,雄州、安州等地的城防、邊關地道及塘濼系統,是我國歷史上獨特的一道風景線。近100年以來這裡又以光榮革命傳統聞名於世,敵后抗戰雁翎隊的事跡家喻戶曉。”

如今,新石器時期文化圈、東周漢文化圈和白洋澱周邊的紅色文化圈,加上以燕南長城和遼宋邊關地道兩條線構成了雄安新區最重要的歷史文化特征。

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遺址無疑是最重要的一處。通過系統考古調查,考古隊在南陽遺址周圍陸續發現劉合庄遺址、東王庄遺址等10處同時期文化遺存,形成以南陽遺址為中心,面積18平方公裡的東周至漢代遺址群。經考古勘探,該遺址群被確認是一座城址。據推測,城址平面近方形,面積近52萬平方米,年代下限不晚於漢代。

雄縣古稱雄州,曾是北宋時期的邊關要塞,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宋將楊業之子楊六郎曾在此地鎮守三關長達16年之久。位於雄縣的宋遼邊關地道,自西南向東北,橫跨雄縣、霸州等縣市境內,東西長65公裡,南北寬25公裡,總面積達1600余平方公裡。地道主要用於軍事防御,內設休息區、議事廳、兵器庫等功能區,被譽為“歷史奇觀,地下長城”。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70多年前的白洋澱,曾是水上游擊戰的戰場。雁翎隊在極艱苦的環境下,為了保衛家園奮起抗爭,以雁翎隊為代表的紅色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安新白洋澱風光。 資料圖片.jpg

安新白洋澱風光。 資料圖片

保護體系正構建

3月26日,安新縣大王鎮向村,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中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正組織隊員對這裡的一處遺址進行勘察。考古隊員手持洛陽鏟探孔取土,探孔最深處達4米,同時對文化層進行詳細登記。

“本次考古調查將所有遺存按保護級別、保存狀況和科學價值,從高到低劃為A、B、C、D四個等級,其中A級3處、B級15處、C級49處、D級12處。”毛保中說,“下一步將在遺存點科學分類分級評估的基礎上,明確保護對象及相應的保護措施,針對將來的建設過程,各級遺存有不同的專業保護、發掘建議。”

河北省文物局目前正在構建雄安新區博物館體系,在歷史維度上重點突出5000年前的史前文明、2500年前的燕國文化、1000年前的宋遼邊關文化、近代的紅色文化,並有選擇地建設專題博物館、主題遺址公園。

今年,聯合考古隊將開展環境考古,編制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加強與相關規劃溝通對接﹔配合新區建設進度,開展相關的考古勘探與發掘﹔研究實施重點文物遺存保護展示提升項目等工作。

“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雄安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新區將精心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使新區規劃建設與當地歷史文化傳承有機融合、相得益彰。

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澱內的村庄。資料圖片.jpg

圖:俯瞰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澱。資料圖片

小貼士

雄安新區所在三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各具特色的“非遺”也是雄安新區的寶貴財富。2017年9月12日,雄安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報告完成。普查結果顯示,雄安新區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213項,其中211項呈活態存在。

雄縣古樂、雄縣鷹爪翻子拳、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新蘆葦畫、白洋澱葦編、馬家寨傳統造船技藝、白洋澱面塑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其中代表。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楊柳)
 

(責編:馮人綦、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