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貧困縣組團“取經”拓富路:安居樂業一起抓

艾慶龍

2018年03月19日08: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甘肅貧困縣組團“取經”拓富路:安居樂業一起抓

  圖為甘肅全省23個深度貧困縣“組團”在天祝藏族自治縣德吉新村考察食用菌生產。 艾慶龍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9日電 (艾慶龍)近日,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組團參觀了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的生態移民點德吉新村易地搬遷和產業扶貧。

  參觀考察團成員、甘肅永靖縣副縣長陳濤表示,貧困最直觀表現在經濟上,但貧困卻是多種因素造成,就易地搬遷而言,並非讓貧困戶住上新房子即可,而是要借鑒德吉新村易地搬遷經驗,安居和樂業一起抓,讓貧困戶享受到實實在在優惠,引導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

  本次參觀考察活動是甘肅省脫貧攻堅能力提升班第一次對外考察學習。甘肅省脫貧攻堅能力提升班是由甘肅省委組織部安排,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基地承辦,邀請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和部分市州農業科研院所參加為期20天的脫貧攻堅能力培訓。

  德吉新村是將處於祁連山生態保護區的民眾搬遷到此建設而成,是甘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易地搬遷點,總投資1.98億元,佔地面積1632畝。按照大、中、小戶型建造,每戶留自用院落280平方米到320平方米。目前已搬遷入住894戶3907人。

  “該村是新興農村社區,同時也是精准脫貧樣板工程之一。”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趙文洪介紹,該村以前極度干旱,為改善缺水現狀,前后投資共4.17億元,新建引水樞紐1座,修建梯級泵站3座,建造146萬方注入式水庫和自來水淨化廠。目前可解決5萬人生活用水、10萬畝設施農牧業生產用水、5.7萬畝飼草地灌溉用水。

  “搬得來還要穩得住,同時實現能脫貧、快致富的目標。”趙文洪說,該縣為移民群眾“量身打造”用於養殖和種植香菇的養殖暖棚866座,新整理耕地8200畝,按人均1.5畝標准承包到戶,用於藜麥、蔬菜、優質牧草種植。同時,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共同致富”的基本思路,建成集優質香菇生產、儲藏、加工、銷售於一體的食用菌生產示范園。目前,有效帶動移民富余勞動力就近務工,輻射帶動500多戶移民群眾從事香菇生產。

  “窮怕了和窮慣了是貧困戶最普遍的心理狀態。”陳濤坦言,目前,貧困戶處於缺乏內生動力階段,必須重視政策貼近性。“採用非常規手段,讓貧困戶享受到‘高大上’政策最為關鍵。”

  “各縣實際情況均有所差異,借鑒脫貧方式方法還需注意因地制宜。”甘肅環縣副縣長潘雪瑩談及本次觀摩考察感受時表示,在脫貧攻堅時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注重各環節整體化、協作化。同時將利用好國家資金、政策支持,著重抓好落實,集中力量和資源,解決貧困戶最為迫切的問題。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魏勝文曾在開班儀式上表示,學員們作為基層一線的“指揮員”和“排頭兵”,在脫貧攻堅中意義重大,希望通過本次培訓,可開拓創新應用思路,找准、找實解決脫貧難題的有效方法。(完)

(責編:貢雨婕(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