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國》:當代中國的內在邏輯

2018年03月05日18:29  來源:行走與歌唱微信公眾號
 

  電影市場越來越繁榮了,從觀眾的角度講,選擇是很多的,多到看不完。但《厲害了,我的國》這樣的片子登陸影院,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因為這個類型的電影還很稀有。

  3月2日《厲害了,我的國》上映首日我就去看了,購票時發現,有的場次已經售完,有票的場次余票也不多了,隻能選一個位置不太好的座位,歪著脖子從頭看到尾。票房統計顯示,首日票房超過了4000萬,這是個不錯的成績。

  現在評價一部電影好看,大家動不動就說很“燃”。《厲害了,我的國》也很燃。該片的素材不少取材於去年在央視播出的紀錄片《輝煌中國》,對中國橋、中國港、中國車、中國路、中國網等部分進行了高度的凝練。

  像珠港澳大橋的合龍、C919的首飛、FAST天眼的吊裝、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組裝、藍鯨二號海上平台的運行等宏大的場面,在大銀幕上看,和在電視的小屏幕上看,沖擊力不可同日而語。視覺沖擊力讓人更直接深刻地理解了“偉大工程”這四個字的涵義,能讓觀眾感受到中國人在戰天斗地的過程中迸發出來的驚人創造力。如果有誰看了這些無動於衷,心底沒有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涌起,那麼我認為他一定不是一個熱愛祖國的人。

  一部好電影,不能停留在視覺效果的“燃”上面,要想真正擔得起“好”字,電影必須要具備精神內核,引發觀眾在思想層面的共鳴。《厲害了,我的國》在這方面的表現也不錯。

  對偉大工程的表現只是片子的一部分,創作者把若干個主題都壓縮在了這部記錄電影中:偉大工程、協調發展、綠色中國、共建小康、保駕護航、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這些話題,每一個都是我們經常聽到看到的,當它們被串聯在一起,其內在的邏輯性就顯現出來了。也可以說,當代中國的內在邏輯就出來了,觀眾不僅在大銀幕上看到了大場面,也看到了“何謂中國”這一問題的答案。

  崛起中的中國引來全世界的側目,也接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質疑,因為很多人都想知道中國會往哪裡走,會在強大起來以后帶著世界往哪裡走。對中國的質疑大體有多種。

  來自西方國家的質疑:這些國家在崛起的過程中都走過殖民主義和對外掠奪的階段,由於被自身歷史所制約的想象力,他們無法理解有另一種崛起的模式,故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中國也會和他們走一樣的路。故而,他們炮制“新殖民主義”等歪理來抹黑中國。

  來自各路“公知”的質疑:“公知”的套路是以個人主義來瓦解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中國發展得很快,創造了很多領先世界的成績,但同時還有不少的人生活在貧窮之中,他們就說風涼話了:國家強大了,跟個人有什麼關系?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在其他方面也有望逐步趕超還處在前面的國家。這些目標實現之日,就是民族復興實現之時。正直善良的中國人也在想,崛起了的中國要在何種意義上與美國有區別?如何實現毛主席的“中國人要對世界有較大的貢獻”的期待?

  《厲害了,我的國》的敘述邏輯可以視為對諸如此類的質疑的回應,最突出地體現在扶貧和帶動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上面。

  片子使用了不少領導人調研考察的視頻素材。在某地考察扶貧工作時,領導對在場的人說,這隻有共產黨能做到,隻有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能做到。

  春節前夕,媒體制作了一個視頻,梳理過去幾年的春節期間國家領導人的活動,都是在貧困地區考察,看望困難群眾。然而,人們無法想象美國總統會在他們的聖誕節期間去看望睡在街頭的無家可歸者,美國總統有閑情逸致赦免一隻火雞,但無暇關心窮人。

  什麼是中國和美國的區別?這就是。當《厲害了,我的國》把經濟發展的成就和扶貧工作、民生工程放在一起講述的時候,就回答了國家的發展和個人到底有沒有關系。

  《厲害了,我的國》還簡要地提到了也門撤僑。近期熱映的電影《紅海行動》即取材於此。國家的發展和個人有沒有關系?當然有。

  影片以埃塞俄比亞的一家制鞋工廠為例,表現了中國帶動第三世界落后國家發展經濟的相關情況。由於中國投資的進入,埃塞已經擁有了完整的皮革產業鏈,工人可以拿到高出當地平均工資兩倍的收入,也獲得了職業上的發展。在歷史上,歐美國家的資本進入非洲,帶給當地的是什麼?對比之下,答案還不夠明顯嗎?

  何謂崛起了的現代中國?她是一個現代化強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是一個以仁義為價值內核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中國和傳統的西方強國的本質不同。《厲害了,我的國》至少說明了這個問題。

  “厲害了,我的國”質量是有保証的。對內,《厲害了,我的國》可以作為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片,對外,則可以作為一部國家形象的宣傳片。

  要說遺憾,我以為也是有的,那就是太短了,《厲害了,我的國》全片隻有90分鐘。片子完全可以再長一點,加入更多內容,使之更加豐富。《紅海行動》片長130多分鐘呢,大家一樣看得津津有味,隻要內容好,觀眾是不會嫌長的。

(責編:馮人綦、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