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年前,習近平和武大靖聊到了平昌冬奧

來源:學習大國微信公號

2018年02月23日06:39  
 

武大靖奪得平昌冬奧會中國首金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這一仗,贏得漂亮,贏得提氣!

就在一年前,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體育館考察時,見到了武大靖等冰雪運動員。回放當時的鏡頭,總書記和武大靖握手后,還和他親切交談。

人民日報此前刊發的《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一文,記錄了現場:

亞洲冬季運動會正在日本札幌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問道:“你們去參加比賽了嗎?”

一位運動員朗聲回答:“昨晚剛剛回來。”

在亞冬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決賽中,武大靖拼下一枚寶貴的金牌。

習近平總書記同武大靖握手時說:“你的決賽我看了。你們是這個領域的天之驕子,要全力以赴備戰明年平昌冬奧會,然后爭取在北京冬奧會有更大豐收。”

--------------------------------------------------------------------------------

回首中國冬奧足跡,習近平總書記一路引領、一路關心。關於奧林匹克精神、體育精神,總書記有一些重要論述。仔細讀來,社會上關心的許多疑問,總書記的講話裡其實都有答案。學習大國小編今天就以問答方式幫你一起劃重點:

1問題:中國辦冬奧的意義是什麼?

答案:讓更多群眾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是籌辦冬奧的意義之一。

4年前,也就是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打破外交慣例,成為首位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的中國元首。之所以前去,一方面源於中俄關系,另一方面似乎可以在習近平和巴赫的對話裡找到部分答案:

習近平對巴赫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在兩三億人中帶動更多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讓更多群眾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是奧運精神的題中之義,也是中國籌辦北京冬奧會的意義之一。習近平主席的這句話十分精准,既契合國際奧委會的期待,也符合中國的國情。

2017年年初到張家口考察時,習近平還談到了一席話,又進一步明晰了參與冰雪運動的意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到如今的76歲,到2025年這個數字還要進一步提高,“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活得更健康,也是小康的內容”。

2問題:怎樣體現運動發展成果?

答案: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那次在索契,他見到了索契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代表。座談時,習近平主席說起自己的“金牌觀”:“怎麼體現成果?是金牌嗎?最重要的是展示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聽聞健兒們正在緊張籌備,習主席意味深長地說:“從大家講話中,我更感受到一種信心。這種信心來自報效祖國、為國爭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時不搏,更待何時!我們講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就體育而言,就是自信的精神。”他引述魯迅的“中國脊梁”,表示隻有鍥而不舍,中國才有未來。

3問題:國際奧委會對北京冬奧會的籌備進展持什麼態度?

答案:確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精彩紛呈。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瑞士訪問期間,專程到了洛桑。洛桑,又叫奧林匹克之都,承載著百年奧運的光榮與夢想。“東道主”巴赫主席幾乎全程陪同。

雙方會見時,習近平主席說:“中國辦冬奧會,言必信、行必果。而且我們趕早不趕晚。我這次與你會面后一回到中國,就要去張家口,看看那裡的雪場。”

巴赫強調:“我一直說,相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精彩紛呈。今天我要說,在習主席強有力的領導下,我確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精彩紛呈。”

從“相信”到“確信”,一個詞匯變了。這背后,是中國的誠意和努力使然,折射了國際奧委會乃至世界對中國的信任和期待。

4問題:賽區建設要秉持什麼樣的理念?

答案:既不要誤跑,也不要搶跑。

從洛桑回來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奔赴張家口,考察了坐臥於崇禮太子城的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臨時展館。

央視在這個活動一結束,就發了一段微視頻(央視V觀),可找出來看看。

聽了崇禮雄心勃勃的發展規劃,習近平說:“距離北京冬奧會舉行還有5年時間,籌建工作既要往前趕,也要掌握好時間節奏,注重空間承載能力。”

他諄諄告誡崇禮的開發建設一定要找准定位,體現中國元素、當地特點。各項規劃都要體現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最大限度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的原則,不要貪大求全、亂鋪攤子。

對於賽區建設規劃,第二天在張家口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發令槍響了,哪一項建設現在開始跑,哪一個過兩年開始跑?既不要誤跑,也不要搶跑。要嚴格遵循規劃,協調有序、從從容容、保質保量,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5問題:比賽場館在賽后怎麼用?

答案: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北京冬奧會的兩處比賽場地。在北京冬奧會場館總體規劃的沙盤前,他仔細審視。當時的媒體報道用了四個“細”字:看得細、想得細、問得細,詳細了解項目造價、改造進度、非賽事期間的文體活動等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比賽場館反復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這是‘中國經驗’”﹔“要用節約、綠色、廉潔的理念去規劃好場館的建設和利用,體現奧運精神,借勢大力推動全民體育事業發展。”

6問題:中國冰雪運動如何實現更好發展?

答案:既要強項更強,更要抓緊補短板。

在索契和冰雪運動員座談時,習近平談起了一些體育項目的差距和短板,明晰“分類指導”的方針。

在去年年初首都體育館再次和冰雪運動員聊天時,習近平總書記作了十分專業的分析:“現在我國冰雪運動的態勢是冰強於雪,冰上運動要鞏固優勢,再上新台階﹔雪上運動要奮起追趕,惡補短板。”說到關鍵處,他堅定地說:“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冰雪運動一定要全面開展。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最后一個問題:體育發展水平和國家的強盛有什麼關系?

越是回望歷史越是有更深刻的感悟。

貧瘠的體育,載不動一個民族的夢想。從百年前張伯苓的“奧運三問”,到民國時期劉長春悲情的“一個人的奧運”﹔從洛杉磯金牌零的突破,到悉尼金牌總數位居第三,再到北京“無與倫比的一屆奧運會”……體育強國夢,不正是中華民族夢想的一個縮影?

1917年,青年毛澤東奮筆疾書:“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憂國之情躍然紙上。

1990年,86歲高齡的鄧小平,站在亞運會體育場上,接連發問:“中國辦奧運會的決心下了沒有,為什麼不敢干這件事呢?”

習近平說:“我們每個人的夢想、體育強國夢都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沒有強大祖國,何談個人夢想?”

談起“國運興、體育興”的歷史規律,習近平總書記還發現一個時間巧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一百年”目標,2022年恰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間節點,期待冬奧會化作提振民族精神、凝聚起億萬民心的無窮力量,開啟新的圓夢旅程。

文/心一

(來源:學習大國微信公號)

(責編:馮粒、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