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年俗新氣象】
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陣陣,一條身披祥瑞、栩栩如生的金龍上下翻飛,幾隻外形威武、神態各異的金獅搖頭晃腦。舞龍舞獅的巡游隊伍綿延百米,將春節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
“貴客你若進寨來,先喝一碗攔門茶……桃源情意茶中泡,不喝那個不罷休。”身著古服的“秦人”唱著熱情悠揚的山歌,端起飄香的擂茶招待來客。
大年初一,記者走進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風景名勝區,與當日游覽景區的數萬名游客共度春節,共同感受桃花源裡別樣的年俗文化。
“我們這裡慶祝春節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舞龍舞獅、地花鼓、花姑燈、九指鞭、蚌殼舞等。”桃花源民俗展演的總設計葛瓊嬌如數家珍,“其中一部分不僅是桃花源的特色,還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除了觀賞表演,游客還能親身體驗各種活動。在嬉谷苑投壺、套圈、射箭﹔在打谷場參與祭祀儀式﹔在天工六藝坊學習竹編、刺繡、織布、陶藝、木雕、銅鑄﹔還有猜燈謎、趕廟會、逛集市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不僅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還仿佛在桃花源中置身田園詩般的慢生活。
“這裡的表演特別好,特別是拉著游客一塊兒跳舞的節目,能夠讓我們參與進來,調動了大家的興趣。”來自山西臨汾的游客李女士和老伴兒已經退休,今年選擇到桃花源過春節,“我們昨天到的這裡,今天計劃還住一晚,慢慢地玩兒,不著急。”
出門旅游不僅要玩好,還要吃好。“金谷台的饅頭,茶樹坪的蛋,桃塢人家的粑粑,三生巷子喝擂茶。”提到桃花源的特色食品,景區講解員謝青娓娓道來,“其中擂茶是來桃花源的客人必喝的,有‘三碗不下席,六碗不出山’之說,配以幾十種‘壓桌’菜,可以稱之為東方的自助餐。”
擂者,研磨也。桃花源的擂茶又名三生湯,主要用生姜、生米、生茶葉等放進擂缽裡研磨而成。當地居民一般不吃午飯,而是擺上一桌擂茶,配上“壓桌”菜。走到秦谷漁仙居,游客們紛紛駐足,暢飲新鮮的擂茶,或解渴,或充飢。“坐在這裡喝擂茶,看山水田園風光,實在太愜意了。”來自北京的幾名游客紛紛贊不絕口。
“從根子上來說,桃花源文化就是中國的山水田園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雛形。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描繪的就是一個人人安居樂業、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的理想生活狀態,這也非常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源旅游管理區書記伍彩霞說,桃花源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既是一種自然的表象,更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
(本報記者 肖人夫)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