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讓世界青睞

鄭歲寒 徐向林

2018年02月01日09:35  來源:鹽阜大眾報
 
原標題:鹽城,讓世界青睞

一場大雪過后,蘇北大地銀裝素裹,在建高鐵工地上卻熱氣升騰。條條高鐵的開建,昭示著鐵軌巨龍不久的將來從南、北、西方向朝著鹽城迤邐而來。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復興號”向著鹽城駛來,鹽城的經濟地理版圖正在發生著歷史性變革。
  “復興號”將帶著鹽城駛向何方?當這張時代問卷交給鹽城時,鹽城人用底氣、用信心、用實力,書寫著讓世界為之眼前一亮的精彩答卷……
  解鎖,不再偏居一隅
  “我市‘5+1’高速鐵路網是鹽城在世界版圖上線的啟動鍵,世界舞台的追光燈已經打到了鹽城身上。”1月31日上午,市交通局黨委書記、市鐵路辦主任管亞光一邊指著呈倒“K”字形的高鐵線路圖,一邊充滿自信地對記者坦言,這一輪鐵路建設,是我市交通領域的一次大解鎖,這個“K”形就如鹽城擁抱世界而張開的雙臂。
  高鐵時代,帶給鹽城人的不僅僅是出行的快速和便捷,更有厚實的底氣、篤實的自信。市政協委員於海根告訴記者:“以前對外宣傳鹽城的地理區位時,總會含糊其辭地寫上鹽城距上海多少公裡、距南京多少公裡。”
  為什麼這樣寫?因為鹽城偏居東方一隅,區位優勢不明顯,缺少底氣。而“5+1”高速鐵路網全面建設后,與上海、南京的“一小時經濟圈”,與北京的“一日商務圈”置換了原先的裡程標注,這是以時間換空間的生動注釋。
  對於這一現象,上海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工業工程研究所周健教授用“五大通道”對鹽城經濟地理版的重構,作了精辟的概括:
  ——沿海通道。鹽通、鹽連高鐵是國家鐵路網“八縱八橫”戰略中“沿海第一縱”的有機組成部分,有了這一“縱”,鹽城的“一張網”就激活了全國的“一張網”。
  ——國際通道。同樣是鹽通、鹽連高鐵,鹽城向北一小時即可銜接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迅速搭上通往歐洲的“中歐班車”﹔向南一小時即可到達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依托上海為跳板聯結四大洋、五大洲。
  ——新京滬通道。京滬直達高鐵繞開了大半個江蘇,而通過鹽通、鹽連線,經鹽城轉向鹽徐高鐵線,直接接入京滬線,相當於再建了一條京滬線,不光縮短鹽城至北京的出行時間,而且舒緩了京滬直達高鐵的運行壓力。
  ——傳送帶通道。新一輪高鐵建設后,鹽城直接隴海線,成為帶著蘇北、皖北融入上海都市圈、接受長三角城市群輻射的傳送帶。作為“火車頭”的鹽城通過“大上海”戰略布局,承載國際大都市的溢出效應,促動鹽城“大開放”。
  ——淮河經濟帶出海通道。高鐵的互聯互通帶動鹽城港的騰飛,預計到2020年,鹽城港貨物總通過能力將突破億噸,鹽城作為淮河經濟帶出海門戶城市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在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將貢獻更多的“鹽城力量”。
  五大通道猶如五把解鎖的鑰匙,鹽城“偏居一隅”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
  匯流,彰顯大海氣度
  1月29日,一輛輛滿載農副產品的貨車,從位於我市大豐區的上海農場出發,沿沈海高速駛向上海。“鹽城是上海的菜籃子,全年有20%的農副產品供應上海。”上海農場生活服務公司黨支部書記阮永根說,“等到高鐵開通后,這個份額將直線上升。”
  走進高鐵時代,不僅為鹽城人、鹽城產品走出去提供了極大的便捷,鹽城還將接駁世界性資源向鹽城的匯聚。“各種資源要素隨著高鐵駛向鹽城,鹽城怎麼承載?鹽城的決策者站高望遠,超前預留出廣闊的發展空間,有著大海容納百川的氣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唐輝明教授說。
  誠如斯言。鹽城借勢高鐵,調頭向東,面向大海,為高鐵時代各類要素的匯流做好了充足的准備,昔日偏僻的沿海灘涂浪濤奔涌,打開了一個個大開放的新空間。
  ——海洋空間。千裡海岸線上,風能發電機晝夜不息地轉動著風機,光能發電機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風能與光能的綜合利用,讓鹽城成為供輸巨大新能源的“海上三峽”,供輸出的新能源有望超千萬千瓦時。此外,海洋生物、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先進制造業的集聚、海洋產業與數字化的融合發展,以及濱海新區的開工建設,“大海洋”的篇章起承轉合,呼應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主題。黃海成了廣闊的智慧藍海,未來五年內可吸聚投資1600億元,供輸出新能源超千萬千瓦時。
  ——中韓合作空間。2017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成立中韓(鹽城)產業園,成為我市首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園區。自啟動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挂帥,集聚各方資源要素共同推進園區建設,依托國家商務部在國家層面上建立的中韓(鹽城)產業園建設合作機制,從規劃、產業、金融、財政、組織領導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形成以國家級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區的“一園三區”發展格局,大力發展汽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業園現已落戶現代起亞、摩比斯、京信電子、現代工程等一批知名韓資企業,總投資60多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產業園GDP將突破1000億元。
  ——飛地空間。在我市大豐區有一塊307平方公裡的飛地上海農場。我市利用這塊上海飛地,與上海共建滬蘇大豐產業集聚區、北上海臨港生態智造城,順勢打造濱海新區、光明集團大豐基地,這個新空間可望吸聚投資6000億元。與此同時,鹽城還謀劃在上海設立鹽城創研中心,實現科技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鹽城的前后呼應。
  鹽城與上海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因此被稱為北上海。隨著高鐵的開通,鹽城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鹽城作為上海的衛星城,將閃耀於上海國際大都市圈的星空。
  顏值,呈現鹽城亮色
  高鐵,帶來了加速度,帶來了快節奏。
  快節奏,只是一種行為方式﹔慢生活,才是美好生活的一種形態。鹽城,在加快行走節奏的同時,面對高鐵時代即將蜂擁而至的3500萬過客,也在打造著舒適的慢生活空間,呈現著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的鹽城亮色。
  ——天空永駐“鹽城藍”。自2015年8月我市取得立法權以來,先后出台《綠化條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條例》《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三部地方行政法規,並制定出台了《鹽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推動全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法制化、規范化、常態化。2017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6,連續四年處於全省最優、全國前列。
  ——河湖流淌“鹽城碧”。20多年前,詩人海子在《春暖花開》中寫道“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而今,海子的夢想照進了現實,按照《鹽城市生態河湖行動計劃(2018—2020年)》,我市縱橫交錯的每一條河流,都將有一名河長,實施“一河一策”,做足水綠文章。此外,隨著今年6月底鹽城跳出區域異地取回的“一桶水”,又使500萬市民的飲用水安全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沃野披上“鹽城綠”。1月18日,市四套班子領導分別到國土綠化行動的挂鉤聯系點調研,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用身體力行的務實精神,使“一片林”真切地生長在鹽城的土地上。按照“一片林”實施方案,計劃用4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建成高標准生態防護林100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新造林14萬畝,改造提升15.9萬畝。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重鹽鹼的灘涂上植造出千裡生態防護林,攻克了世界性難題,為美麗中國建設恪盡著鹽城責任。
  城在林中建,人在林中走。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的夢想,正隨著春風的吹拂,為鹽城人漸次圓上。鹽城顏值的提升,向世界展示著風姿綽約的鹽城儀態美。
  前不久,又有喜訊傳來:鹽城黃海濕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名錄,正式開啟鹽城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工作。鹽城黃海濕地的生態、科學、美學等價值正進入更多的“國際視野”。
  1月27日,以色列高級專家組織負責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約西·馬克在推特上發帖:“鹽城是一個美麗且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態環境直追北歐。國際化程度也很高,在鹽城工作生活的韓國人超過一萬人,我為被聘為鹽城市海外引才引智大使而感到驕傲。”
  一則簡短的推特,彰顯出我市用人視野的國際化。近年來,我市深化與德國SES、以色列MATAT、法國ECTI等外國專家組織合作,僅2017年就新創建省級外國專家工作室6家,新引進長、短期外國專家104人,419名外國人才來鹽就業創業,為我市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家組織合作、助力“強富美高”新鹽城建設匯聚了更多的全球才智。
  給世界一個微笑,給世界一個擁抱。鹽城,用自信和底氣,讓世界青睞。

(責編:張益智(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