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冷昊陽

2018年01月16日08: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十年“限塑令”效果遭疑 治理白色污染前路如何?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后,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污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

北京市朝陽區某菜市場內,依然存在著供顧客免費使用的塑料袋。 冷昊陽 攝

發改委:正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我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獻策》的消息,邀請社會各界圍繞不同領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見建議。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發出的邀請指出,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污染,不規范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還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對不同生產、生活、消費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領域、分品類提出政策措施。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稱為“限塑令”的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在“限塑令”施行之初的2008年,中國每天對塑料袋的使用量就高達30億個,其中僅用於買菜的塑料袋就達10億個。

十年之后,買菜大量使用免費塑料袋等老問題仍在繼續,而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給中國的白色垃圾治理之路帶來了新的困擾。根據媒體此前披露的數據,2016年,僅快遞業塑料袋使用量就高達147億個。

對此,清華大學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研究所所長王洪濤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塑料袋兩毛錢”的“限塑”措施已經不能有效遏制白色垃圾的“野蠻生長”。此外,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也為白色垃圾的處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新的限塑措施勢在必行。

北京市西城區某菜市場內,一名市民使用免費塑料袋買菜。 冷昊陽 攝

“限塑令”已名存實亡?

國家將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這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幾年,“限塑令”的實施效果一直在社會上飽受爭議,甚至有聲音指出,“限塑令”早已變成一紙空文。

對此,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菜市場。記者發現,這些菜市場的所有商販均無償向顧客提供塑料袋。

“超市內賣的東西都有外包裝,民眾可以自帶購物袋,我們賣魚賣肉,顧客怎麼會用自帶的購物袋裝?”一位商戶對記者介紹,因為利潤較低,免費提供給顧客的塑料袋往往也是比較便宜的。

在北京西城區的一家超市,記者觀察,在20位排隊結賬的顧客中,有12位顧客選擇了購買塑料購物袋,另有8位顧客自帶了購物袋。選擇購買塑料袋的單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來超市購物一般都會購買塑料袋,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省事,另一方面,超市的塑料袋當做垃圾袋等二次利用。

對於“限塑令”的落地難,諸如政策效能不足,處罰威懾低,監管不力等等,都是社會討論的焦點,“限塑令”十年來效果到底如何?

王洪濤認為,“名存實亡”的說法的確有些夸張。“限塑令”已施行十年,對白色垃圾的治理,民眾環保意識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限塑令”施行效果不能滿足人們的預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王洪濤稱,現如今,隨著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限塑令”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已與十年前大不相同。民眾更加重視環保,社會對白色垃圾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業態加劇白色垃圾增長

國家發改委提到,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

那麼,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到底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多大的壓力?

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家餐廳,該餐廳在某外賣平台上有4000多的月銷量,記者在20分鐘的用餐時間內,看到了5名外賣員取走了16份外賣,每一份外賣都用了至少一個塑料袋進行包裝,每個塑料袋裡裝著2到3個塑料餐盒。

記者隨后聯系到了該餐廳的負責人,該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因為餐廳主營快餐,打包的需求量並不大,外賣火起來之前,餐廳對塑料袋的需求量並不大。不過,隨著外賣平台的發展,該店對塑料袋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就要用上近萬個。

該負責人還說,因為餐廳主營湯面,為了防止湯汁洒出而帶來的差評,餐廳都會盡可能包裝的更加嚴實。塑料餐盒在蓋上蓋子前還要再鋪一層保鮮膜,蓋上蓋子后再用塑料袋打包好。“紙盒紙袋實在不適合,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又太高,我們現在也隻能這麼做。”該負責人稱。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根據公開數據保守估算,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平台日訂單量總和在2000萬單左右。以每單外賣用1個塑料袋、每個塑料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蓋120萬平方米的面積,鋪滿168個足球場。

此外,還有環保組織調研發現,每單外賣平均會消耗3.27個一次性塑料餐盒/杯,這意味著外賣每天消耗的餐盒超過6000萬個。以每個餐盒5厘米高計算,摞起來高度相當於339座珠穆朗瑪峰。

“白色污染”該如何防治?

在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持續發展下,塑料垃圾污染的嚴重性可謂觸目驚心。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治這些白色垃圾?

對於白色垃圾的控制,王洪濤也給出了三點建議,其一是加強執法力度。王洪濤認為,“限塑令”的政策本身很好,但欠缺了相應的執法支持。“現在施行的‘限塑令’並沒有嚴格執法,對一些違規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商家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只是給商家增加了收入。”王洪濤說。

此外專家表示應適度提升有償塑料袋的價格,“一個塑料袋兩毛錢的限塑措施,對於現在的人均收入來講還是比較低的。無法從經濟上對塑料袋的使用進行有效調節。”王洪濤稱。

王洪濤認為,中國可以參照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對有償使用的塑料袋進行征稅。“這份收入不應該給超市,而該由超市代收,並最終上交給國家,用於白色垃圾的處理工作。”王洪濤說。

此外,王洪濤稱,中國還一直在尋求更好的白色垃圾處理方法。不過,說到底還是要倡導“綠色生活”,大家外出購物盡量自帶環保購物袋,減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費,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助力環保。(完)

(責編:郝莉曼(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