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1日電(呂永奇)1月6日晚上7點,在絢麗的焰火中,阿爾山新一屆冰雪節開幕了。當地居民和游客們簇擁在一起,為眾多冰雕作品的巧奪天工而傾倒。作為土生土長的阿爾山人,30歲的余冰發現今年的冰雪節格外不同——冰雪和往年一般無二,人們的熱情也依然如故,但阿爾山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阿爾山。經過三年棚戶區改造攻堅,阿爾山市的棚戶區已經消失。這座邊陲小城已經褪去雜亂陳舊的色彩,換上現代時尚的新裝,成為雪鄉一道特別的風景。
阿爾山回遷房主色調是統一的橙色,與雪鄉的白色世界形成鮮明對比。
當水、火、土成了心病
阿爾山位於大興安嶺林區腹地,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大批林業職工來到阿爾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生產木材,支援國家建設。后來他們在這裡安家落戶,大多住進了用木板和泥巴構筑的板夾泥房,逐漸形成了大片棚戶區。
圖為阿爾山的板夾泥房。這種房子每年都要在牆外再抹一遍泥巴,否則就會漏風。
后來隨著全面禁伐政策的逐步落實,以林業局職工為主體的棚戶區居民大多生活困難,無力改善居住條件。而由於阿爾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人們賴之以生存的水、火、土都變成了棚戶區居民長期以來的心病。
49歲的阿爾山居民李堂玉以前住的板夾泥房是父輩買的。在回遷安置之前,他們一家五口在不足這個30平方米的空間裡度過了漫長歲月。
“我最怕什麼呢?最怕著火。”李堂玉說,“以前每到春節過年,我們棚戶區的房子都有燒著的。我們這裡冬天家家燒爐子做飯,燒火炕取暖。大部分房子牆體都是木板夾泥結構,自然很容易著火。還有就是線路老化、春節的時候放鞭炮等都可能引燃房子,造成火災。偏偏棚戶區的胡同又都特別窄,別說消防車了,就是小汽車都進不去,隻要一著火,大伙兒就隻能眼看著它燒完。更要命的是,這些房一般還都是連著的,所以一著火就燒一片。你說我能不怕著火嗎?”
而阿爾山居民李秀英在漫長的棚戶區生活中,最擔心的是水。
“我家的房子也是板夾泥房,在建在山坡上,地面是向上傾斜的。每年春天冰雪融化的時候都會有‘桃花水’從山上流下來。這時候我就得隨時看著家門,萬一疏忽了,‘桃花水’就會倒灌進院子和屋裡。有一年我就是沒注意,進了一屋子水,那會兒我老伴兒已經不在了,我一個人也沒辦法,還是居委會的人專門來我家幫忙排得水。夏天就更別提了,我的房子很破舊,外面一下大雨屋裡就下小雨,我有時候隻好打110,讓派出所的人給我幫忙修修。”
與李堂玉和李秀英不同,今年73歲的任振芝住在棚戶區的時候,最不放心的是腳下的泥土。
“阿爾山冬天比較冷,最冷的時候接近零下四十度,所以冬天的時候土壤會凍上,裡面的水會變成冰。水一變成冰就膨脹了,就擠我們的房根,我的房子也是板夾泥的,比較輕,也沒啥地基,在土壤的擠壓下就會升高。等到夏天的時候,土壤融化了,變軟了,我的房子就又落下去,變矮了。”任振芝說。
“這房子是1994年我為了孩子上學搬到這裡的時候花800塊錢買來的。800塊錢的房子,你想想那會兒都破成什麼樣了?每年這麼隨著土壤的變化高高低低,我能不擔心嗎?我覺得那房子要是再住上兩三年,弄不好真會塌了。”她如今還有些后怕。
唯有對阿爾山棚戶區進行大規模改造,才能從根本上消弭這些煩惱和憂愁。
總書記的期盼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阿爾山,看望了伊爾施鎮的棚戶區群眾。他詳細詢問了林區職工群眾的生活狀況,對於他們的住房條件十分關心。在和林業局老職工郭永財促膝談心時,習近平希望棚戶區群眾的住房條件能盡快獲得改善,日子越過越好。他同時要求阿爾山加快棚戶區改造,讓群眾早日住上新房。
在艱難的經濟轉型中,阿爾山市政府早已認識到,大面積的棚戶區是制約阿爾山經濟社會發展和影響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瓶頸,制定並實施了棚戶區改造計劃。據統計,整個阿爾山市轄區內共有棚戶區居民17000戶,棚改總面積110萬平方米,約佔全市房屋總量的70%。截至2013年末,已有7312戶、48萬平方米完成棚戶區改造。
棚改前,阿爾山棚戶區裡的住宿、衛生和交通條件都很不樂觀。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新一輪棚戶區改造成了阿爾山市的頭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獲得了扎實快速的推進。
對於當時的攻堅盛況,阿爾山現任棚改大廳主任高兆武記憶猶新。
“我們棚改工作始終圍繞一個中心,就是增加群眾福祉,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讓老百姓住上好房子,提高生活質量。基於這個中心,我們把征收補償標准和搬遷獎金標准在原基礎上提高了20%﹔低保戶、低收入和住房困難家庭的回遷安置房屋不足50平方米的,我們都按照50平方米的標准給予補償。對於無房戶,我們按照廉租房政策予以安置,確保居者有其屋﹔對特殊人群,我們也出台了有針對性的補償標准,努力照顧到不同層次居民的住房需求,最大限度讓利於民。”高兆武說。
最初阿爾山依靠常規的棚改力量來加快速度來推進棚改,但很快發現效率底下,繼續下去很難實現預期目標。因為阿爾山是個很小的城市,全市一共才六萬多人,棚改任務涉及到其中大部分人,用之前數十人的工作隊伍快速推進棚改工作不太現實。
“市裡的領導一直在商量、研究這個事情,在2014年端午節前后出台了新的方針,從全市幾乎所有機關單位抽調了三分之一的人員,有的甚至抽調了三分之二,一共大約有四五百人,分成179個不同的工作組,集中在棚改大廳辦公。每個工作組各自負責一片區域,責任非常明確。針對棚改工作中出現的不同問題,每個工作組的組長得隨時接受培訓,然后回來再培訓本組的其他人,之后大伙兒入戶做工作。”高兆武說。
“我們各個小組的人幾乎連周末都在棚戶區和棚改大廳兩頭跑,主要是協調和解決各種糾紛。丈量面積、簽訂合同這些都好說,但是因為利益主體太多,訴求也不同,糾紛不可避免。棚改大廳裡幾乎每一間辦公室都有床,因為經常有人忙到晚上九點、十點甚至更晚,回不了家了,就在單位的沙發上、床上湊合睡一夜。”高兆武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景。
對於棚改工作中的巨大壓力,在2015年到2016年間擔任過棚改大廳主任的朱伍樁也深有體會。
“我接任棚改大廳主任的時候,是總書記來視察后的第二年,當時配合的棚改戶都已經搬遷了,好拆的房子都拆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領導重視,群眾關注,可想而知當時的擔子有多重!壓力也很大。但好在我們不負眾望!當你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看事情,想問題,群眾也會支持你的工作——我想這也是棚改工作帶給每一個參與過其中的黨員干部的重大啟示。”
棚改不僅是棚改
從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棚改要求到現在,阿爾山已經完成了這項本市有史以來投資最大、覆蓋面最廣的頭號民生工程,為數眾多的阿爾山棚戶區居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回遷安置房。
阿爾山一年中能施工建設的時間隻有5個月,但棚改工作依然獲得了快速推進。
“2013年的時候你要是從機場來市區,一路上看到的建筑幾乎都是棚戶區,而且大部分還都是老舊的板夾泥房,那感覺像回到了上個世紀。現在你再從機場來,不僅僅是道路寬敞了,能看到的平房也非常少了,偶爾看到的也基本是已經廢棄還沒拆掉的,絕大部分建筑都是棚改回遷房,一排排非常整齊漂亮。這才是現代城市應有的樣子。”一位當初參與棚改工作的干部說。
蛻變的背后,是阿爾山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投入。據統計,2013年以后阿爾山棚改已經累計投入資金36億元,完成房屋征收9000多戶,超過60萬平方米。加上2013年年底之前已經改造完成的部分,如今絕大部分棚戶區居民都已經有了新樓房。雖然棚改難度大,問題多,但通過持續不斷的溝通最終基本都被解決了,黨的溫暖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還是被送進了阿爾山的千家萬戶。
於是在今年冰雪節期間,一個嶄新現代的阿爾山給許多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實際上在不少人看來,阿爾山的棚改不僅僅是棚改,還有著其他意義。
阿爾山林業資源豐富,這裡居民的生活也曾長期依賴於林木經濟。但隨著國家戰略的調整,阿爾山不得不進行產業轉型,其中旅游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但阿爾山基礎設施較差,食宿等條件跟不上,旅游業也發展得不太順暢。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阿爾山的時候,還特意鼓勵說,阿爾山自然風光四季都很美,旅游一定會火起來。而后來隨著棚改的推進,阿爾山的旅游發展也隨之明顯加速。
阿爾山現在的酒店、旅館比起以前增加了許多,有很多是高端的,也有更多經濟型的,林林總總估計幾百家,但在夏季旅游火爆的時候,還是會爆滿。很多搬到回遷樓裡的居民就辦了相關手續,在夏季時把家裡的空房租出去,獲得更多收益。還有許多居民則直接從事導游、娛樂、餐飲服務等旅游相關工作。
“棚改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改善大家的居住條件,提高大家的生活質量。這個在阿爾山已經實現了。但是我們這裡比較特殊,以前旅游業發展得慢,一年接待游客100萬人不得了了。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了以后棚改快速推進,隨著硬件設施的改善,我們的旅游業也隨之水漲船高,現在每年接待游客超過300萬人。從這個角度看,阿爾山的棚改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我們的產業轉型。”高兆武說。
2014年6月,李秀英搬到了回遷安置樓裡,再也不會為一年一度的“桃花水”發愁。1個月后,任振芝也搬到了另一棟回遷安置樓裡,一心照顧孫子孫女。她對這套50多平方米的新居非常滿意,那所會隨著泥土的封凍和融化而“跳舞”的房子已經永遠留在了她的記憶裡。
搬進回遷房的李秀英是低保戶,除了常得到居委會的幫扶外,每個月還能領到475元的補助金。
就在同一年的年底,李堂玉夫婦也住進了自己的回遷安置房裡。2002年,為了謀生,他們帶著孩子去本溪打工,在外漂泊了十幾年,期間還曾煤氣中毒,差點出事故。阿爾山棚改時他才帶著老婆孩子回來。在參加了棚改項目專門為居民組織的技能培訓后,兩口子在阿爾山的一個機關食堂找到了工作,如今已經干了三年。
“20世紀90年代下崗潮那會兒,阿爾山幾乎沒有什麼新的工作機會,大伙兒有勁兒沒處使,隻能天天喝酒。現在不一樣了,尤其是習總書記來視察過以后,阿爾山變化特別大。棚改回遷房比我們這兒的商品房質量還好,我心裡很踏實,也很知足。阿爾山是我的家,我在這裡可以生活得很好,我們家不會再出去打工了。”李堂玉說。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