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落戶大學生增長近六倍

武漢 讓人才適意棲居(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本報記者 田豆豆

2017年12月23日05: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大四學生宗言已簽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研究所。來自雲南昭通的她,選擇就業地時,曾優先考慮“北上廣”,不久前的一次招聘活動讓她改變了想法。

11月12日,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等一行來到華中科技大學,與上千名高校學子面對面,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並啟動校園巡回招聘首場活動,誠邀大學畢業生留武漢創業就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陳一新書記以夢想為關鍵詞,結合十九大精神和武漢的實際,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宗言說,“武漢瞄准大學畢業生落戶、收入、住房三大關鍵點,創新實施留才政策,努力讓大學畢業生留漢能就業、易創業、快落戶、好安居,讓我堅定了留在武漢發展的決心。”

“坐擁‘近水樓台’,不容錯失‘得月’先機!”立足擁有89所高校、100多萬在校大學生的科教優勢,武漢學習貫徹十九大關於人才強國戰略的要求,堅持走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深入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努力打造人才高地。

如今,這座“大學之城”昔日大學畢業生“孔雀東南飛”的尷尬正在化解——今年前三季度武漢吸收的大學畢業生超過20.5萬人,超額完成全年18萬的目標。

“零門檻”快落戶

“真沒想到,民警直接來企業上門服務,戶口很快辦了下來。”11月29日,標致雪鐵龍(武漢)管理有限公司的任小軍喜出望外。38歲的他是湖北人,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后赴廣東珠海工作。之后,任小軍又跳槽去過深圳、上海,2014年回到武漢。“雖然在武漢結婚生子了,但戶口在珠海,很不方便。”

今年3月,武漢出台“落戶新政”,任小軍連忙上網查看,“本科生35歲以下”的落戶門檻把他擋在了門外。不料10月后峰回路轉,武漢再推“落戶新政”,年齡放寬到40歲以下,任小軍如願以償。

無論本科、專科,隻要在40周歲之內,憑大學畢業証即可登記落戶,而博士、碩士則不受年齡限制。今年以來,武漢不斷降低大學生落戶門檻,基本實現“零門檻”。公安機關還推行“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提供快落戶服務。

截至11月底,武漢新落戶的大學畢業生12.24萬人,比2016年增長5.8倍。

創業服務送上門

眼下,由武漢市招才局、市人社局組織的大型校園巡回招聘會,正在各大學展開。市領導與高校學子面對面,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誠邀大學畢業生留漢創業就業。為此,武漢“量身定制”大學生就業崗位超過10萬個,其中年薪10萬元的近1萬個,“含金量”十足。

今年10月,武漢率先出台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准,並發動知名企業、骨干企業、國有企業帶頭倡議推行,力保大學畢業生留漢工作收入不低於全國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11月28日,武漢市總工會、市人社局等單位聯合舉辦企業新進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集體合同首批簽約儀式,44家企業現場簽訂集體合同。

建設全國低成本創新創業中心,是武漢吸引優秀人才的又一招。

“今年3月,我們創業剛起步,園區免費提供辦公場所和午餐。5月我們搬到1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區,園區免一年房租。做創客教育需要在中小學拓展客戶資源,園區又幫我們聯系各地教育部門。”江岸區岱家山科創小微企業園裡,新畢業大學生、武漢貝思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紫陽對園區服務贊不絕口。

“創業送一程、服務送上門”,武漢今年在高校共建立10所創業學院,培訓大學生1.2萬人次,落實了大學生創業貸款、創業項目資助等諸多優惠政策。

“我覺得現在武漢的創業環境並不比沿海差。”從武漢高校畢業后,夏天璽和他的團隊在北京、深圳等地“轉了一圈”后,又回到武漢創辦了全影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競技無人機,通過電商遠銷歐美,發展勢頭良好。

購租保障性住房打八折

從岱家山科創小微企業園驅車15分鐘,即到漢口年華小區人才公寓。

記者見到了陳杭釧和他的師弟,他們既是室友,又是創業伙伴。40平方米左右的酒店式公寓內,有兩張床、書桌電腦、衣櫃等家具家電。“一個月租金約700元,比在外租房便宜多了,而且管理很周到。”陳杭釧說。

今年以來,武漢累計籌集大學畢業生租賃房源6816套,多數房源在軌道站點、地鐵小鎮、“創谷”項目周邊。8月上旬,首批房源投放,已有1894人入住。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求,武漢加快推進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努力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20%的價格租到租賃房。

武漢提出,5年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其中,大學畢業生安居房85萬平方米。

“這不是簡單的補助補貼,而是綜合運用金融、土地、投資、減費等多種舉措,向改革和市場要效益,為降價留空間。”在武漢市委負責人看來,有節奏投放保障性住房,既抑制房價非理性上漲,也為大學畢業生編織一張“安居網”,“以此吸引100萬大學生留下來,讓武漢再贏人口紅利、人才紅利。”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3日 01 版)

(責編:王吉全)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