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記者 林火燦)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統計局12月16日發布第四號、第五號《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調查顯示,近10年來,農村居民住房條件、飲用水安全、清潔能源使用、耐用品擁有量等多方面得到顯著提高。同時,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減少,但素質提高。
有關農民生活條件的調查顯示,2016年末,99.5%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農戶住房主要為磚混結構。住房為磚混結構的為13182萬戶,佔57.2%,比10年前提高17.8個百分點﹔磚(石)木結構的為5993萬戶,佔26.0%,比10年前下降18.3個百分點﹔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為2884萬戶,佔12.5%,比10年前提高6.5個百分點﹔竹草土坯結構的為640萬戶,佔2.8%,比10年前下降6.8個百分點﹔其他結構的為329萬戶,佔1.4%,比10年前提高0.7個百分點。
“從調查看,農民飲用水更加安全,農戶擁有耐用消費品數量增加,做飯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潔。”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黃秉信說。2016年,10995萬戶的飲用水為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佔47.7%,比10年前提高24.6個百分點﹔130萬戶的飲用水為江河湖泊水,佔0.6%,比10年前下降2.2個百分點﹔155萬戶的飲用水為收集雨水,佔0.7%,比10年前下降0.7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2016年,平均每百戶擁有小汽車24.8台,比10年前增加21.4台﹔彩色電視機115.2台,比10年前增加27.9台﹔電腦32.2台,比10年前增加30.0台﹔手機244.3部,比10年前增加174.5部。
2016年,農民做飯取暖使用的能源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電,第二位的是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而2006年排在第一位的柴草和排在第二位的煤已不再是農民做飯取暖的最主要能源。農民使用能源更加清潔,生活方式向更為綠色生態的方向轉變。
有關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在農業經營戶或農業經營單位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累計30天以上的人員數(包括兼業人員)31422萬人,比2006年減少8.7%。
“從受教育程度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素質提高。分地區看,西部地區受教育程度最低。”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侯銳表示,2016年,初中程度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最多,佔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比重為48.4%,比2006年提高3.3個百分點﹔高中或中專程度的比重為7.1%,比2006年提高3.0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程度的比重為1.2%,比2006年提高1.0個百分點。
調查還顯示,規模農業經營戶中,男性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52.8%,高於總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男性比重0.3個百分點﹔年齡36歲至54歲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58.3%,比總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同年齡組比重高11.0個百分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65.8%,比總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同等受教育程度比重高9.1個百分點。
在農業經營單位中,男性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59.4%,高於總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男性比重6.9個百分點﹔年齡36歲至54歲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61.2%,比總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同年齡組比重高13.9個百分點﹔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比重為74.6%,比總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同等受教育程度比重高17.9個百分點。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