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包再撒
中醫養老成亮點
養老市場雖是“金礦”但至今掘金仍難
“夕陽紅”產業在我國依然呈現“朝陽產業”之勢,政策紅包又一次撒向了“健康養老”領域。近日國家衛計委發布《“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分工》通知,明確指出13部門關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重點任務各有分工,且這次強調了“開展老年人中醫藥”養老概念,並呼吁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然而記者了解得知,養老市場看上去“滿地黃金”,但眾多地產、大健康企業掘起“金子”來仍顯困難重重。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這次的通知征求了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13部門的意見后方才印發,涵蓋了20項重點任務及工程。通知指出,到2020年,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必須達到70%。啟動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為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研究出台老年人健康分級標准。
“中醫養老”成為此番通知一大亮點,其規定要做好老年疾病預防工作,開展老年人中醫藥(民族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健康管理率2020年達到65%及以上。中醫藥局負責以上項目和目標。通知還強調:要推動發展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鼓勵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推動中醫醫院與老年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等開展合作。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具體則由中醫藥局以及民政部負責。
此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留意到,此次通知再一次支持社會資本進入老年健康產業市場,提供有特色的老年健康服務。通知這樣表述:“支持養老機構與中醫醫療機構合作,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建立一批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示范基地。”
政策鼓舞起到了一定效果,根據財政部近日公布的全國綜合信息平台項目庫最新報告顯示,民企參與的養老項目明顯增加。今年位居前列的民企參與領域分別為市政工程、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以及養老。
披著養老概念外衣的企業獲得實際性收益的甚少
近年來多條連續性政策都在強調,未來要兌現“智慧健康養老”,即借助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現代信息技術產品,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讓老人活得有滋有味有質量,政策也一直鼓勵社會資本走上舞台發光發熱。
願望聽上去很美好,實際操作起來卻難度頗高。“我國的養老產業依然處在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好多地產、大健康企業都紛紛成立子公司或項目,聲稱進軍養老產業,但除了給自己披上‘養老概念股’這層皮,很多都沒有實際性的收益,甚至連盈利模式都還沒找到,就只是畫了一個餅在那裡。”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盈利是當前投資者最大困擾,能賺錢的微乎其微。這也與我國這一兩代老年人群“省吃儉用”慣了、不重視生活質量有關,“條件稍好的公立養老機構排不上號,貴的私立養老機構又不舍得住,隻好湊合著居家養老。”其認為。
但對養老產業感興趣的資本依然不在少數。有從事器械生產的企業就表示已計劃向養老產業進軍、重點研發老年器械用品﹔還有民營連鎖醫療機構則打起了“日托養老、傍晚回家”這門生意的主意。
資本市場依然青睞“養老概念股”
盡管掘金不易,但不妨礙熱錢滾滾、緊跟政策的資本市場依然青睞“養老概念股”。目前比較熱門的概念股有宜華健康、銀江股份、奧維通信、延華智能等。
對於板塊的投資機會,有業內人士認為需要“關注政策走向、適時介入並中長期持有”。“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物質條件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會越來越受重視,這也為以‘中醫養老’等為特點的服務行業帶來了持續的增量需求,按此邏輯,不少公司還是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中醫理療、智慧養老、醫療器械等都會不同程度從市場、政策中受益。”記者涂端玉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