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岸線一年增長近500公裡而修復不足20公裡,大量集中的人口和建筑增加了海洋災害風險
我國海岸線開發加劇生態紅線管控迫在眉捷
專家表示,自然岸線恢復難,要實現自然岸線保有率35%的目標壓力巨大
本報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孫喜保)我國人工海岸線的長度還在增加,而修復岸線的工作進展緩慢,要想讓自然岸線在2020年恢復到35%,壓力巨大。記者今天從中國測繪科學院獲悉,該院監測顯示:2015年至2016年,我國人工海岸線增長約496公裡,而修復岸線長度僅為19公裡,海岸線的開發還在加劇。
在中國測繪科學院的監測圖中,一個紅點代表了一段新增人工海岸線。記者發現,沿著我國的海岸線,從北部的渤海灣到山東半島,再一路南下,密密麻麻的紅點布滿了整個海岸。
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和人口急劇膨脹,日益緊缺的陸地資源已經無法滿足用地需求。向海發展、向海要地成為許多沿海城市破解土地資源制約的突破口,沿海各地掀起了一輪輪填海造地高潮。
據了解,1990年我國大陸人工岸線佔比為18.27%。到2010年,這一數字升至55.25%。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海陸分界線(不含港澳台)長度約18550千米,已開發利用長度約為12281千米,佔比超過66.2%。其中,養殖開發的岸線佔比最大,達到25.49%,防護工程岸線佔17.89%,臨海建設岸線佔7.91%,港口碼頭岸線佔6.76%,濱海道路佔比3.06%,其他利用類型佔5.09%。
大面積、無節制的圍填海,讓海岸帶的地表景觀及利用形式經歷了劇烈快速的變化,帶來了許多問題。“原生砂質岸線遭破壞、灘涂濕地岸線受損嚴重,重要海岸景觀失去原貌……大量集中在海岸線上的人口和建筑增加了海洋災害的風險。”有關海洋專家表示,改變海岸線自然屬性的開發活動過度,將使海岸的居住、旅游、防災等功能顯著降低。
今年年初,國家海洋局專門印發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我國出台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要求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但從中國測繪院提供的數據來看,海岸線開發情況仍在惡化。2015年至2016年,我國新開發利用岸線長度約96公裡,在已開發岸線基礎上拓展岸線長度約400公裡。而修復岸線長度僅為19.21公裡,且多為退養還海所得,海洋生態紅線管控迫在眉捷。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針對養殖開發的退養還海比較容易,也是恢復自然岸線最有效的辦法,而其他諸如港口建設等海岸線開發形式則很難恢復。(孫喜保)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