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造島神器”誕生 亞洲最大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建成
又一款國之重器——亞洲最大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已在江蘇省啟東市建造完成,定於11月3日下水,這是記者從這條船的投資方中國交建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得到的消息。
與被網民戲稱“造島神器”、同為中交天津航道局旗下的現役亞洲第一大絞吸挖泥船“天鯨號”相比,“天鯤號”的性能已全面超越,其中遠程輸送能力等性能居世界第一。從個頭來看,“天鯤號”甲板面積就有9個籃球場大小。
2010年交付使用的 “天鯨號”,絞刀功率為4200千瓦,吹填造陸時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底混合物排到最遠6公裡外。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掘深度35米的“天鯤號”,絞刀功率提高到6600千瓦,最高可達9900千瓦,標准疏浚能力達到每小時6000立方米,最大排距提高到了15公裡。
由於在世界上首次應用了三纜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天鯤號”適應惡劣海況的能力達到全球最強,並具備在世界上任何海域航行的能力。
“天鯤號”監造組組長、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健告訴記者,這是中國第一艘國內設計建造、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打破了少數發達國家的壟斷。
從2011年起,由中交天津航道局牽頭,聯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文沖船廠、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等單位歷時5年完成了“天鯤號”的研發,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建造。
在2006年之前,中國疏浚業絕大部分挖泥船均從國外進口。中交天津航道局董事長鐘文煒說,中國的疏浚船舶經過了整船進口、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的歷程。“天鯤號”標志著中國疏浚裝備制造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它的誕生也是綜合國力提升的結果。
“進口是買不了技術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708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費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我國的疏浚施工船舶,從小型到超大型,從內河施工到遠海施工,排距從短到長,施工效率從低到高,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2006年以來,中國建造了約200艘挖泥船,成為該領域的大國,“天鯤號”的出現標志著我國“邁向強國行列”。
據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明回憶,“天鯤號”的研發在工信部立項時,設定的絞刀功率為5000千瓦,當時仍有爭議,認為“沒必要那麼大功率”。如今功率達到6600千瓦,一方面是技術上能夠達到,另一方面是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海洋強國建設的推進,也提出了更高需求。
3日下水之后,“天鯤號”將進入調試試驗階段,計劃於2018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張國)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