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在一大會址看了啥

曹玲娟

2017年10月31日23:34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原標題:從石庫門到天安門: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在一大會址看了啥

今天,整個上海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31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1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外景。資料圖片

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誓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這是十九大之后中共新的最高決策層的第一次集體活動,也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在上海鄭重亮相。在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開啟之際,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齊齊亮相黨的誕生地,腳步的背后,有何等深意?

幾乎每件文物,都能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

31日上午,習近平等一下飛機,就來到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這座小巧而不失優雅的老上海石庫門民居,是紅色的起點。96年前,1921年7月,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黨員代表正是匯聚在這裡,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就在這間小小的石庫門,站在當年開會的客廳,時光仿佛讓人回到了1921年。正中那張長方形的西式大餐桌,桌上擺放著茶具、紫銅煙缸,還有一隻粉紅荷葉邊的玻璃花瓶,都是復刻當年的模樣。歷史風雲際會,正是從這裡開始。這是一個偉大的開端。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一大會址。圖片來自新華視點

走進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正面是13 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 位共產國際代表的巨大半身浮雕,以中共一大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內容為背景,浮雕銘刻著,“一、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正是從這裡出發,中國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征程就此開啟。從這間小屋走出的年輕政黨,手握真理,浴血奮斗,把理想變成現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變化。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一大會址。圖片來自新華視點

紀念館中,有1920年8月第一版和9月第二版的《共產黨宣言》、創意展項《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青銅雕塑、1920年11月由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的內部理論刊物《共產黨》月刊、毛澤東在上海期間發表在《天問》第23號上的文章……幾乎每件文物,都能從中解讀我們黨的初心。

參觀現場,習近平深情地表示,“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紀念館宣誓廳,懸挂著巨幅中國共產黨黨旗。面對黨旗,習近平帶領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溫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腳步的背后,是我們黨持之以恆的理想信念

從一大到十九大、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一大召開時的全國50多名黨員到今天的8900多萬名黨員,今天,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回到黨的誕生地,腳步的背后,是我們黨持之以恆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不由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天——2007年3月30日下午,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和上海市領導班子成員一起,來到興業路76號,瞻仰中共一大會址。這也是他當年3月24日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后的第一次公開活動。在細細觀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后,他深情地說:“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上海,這是上海的驕傲,我們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榮,更倍感責任重大。”

據當時的報道記載,在中共一大會址,當看到董必武同志的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鉅”,習近平駐足思考良久。參觀結束,習近平對在場的上海市領導說,通過翔實的歷史資料,看到了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從最初的13個代表、53個黨員發展到現在,這個偉大的征程使我們更加堅定地認識到我們黨的使命光榮和責任重大。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習近平在上海工作的7個月零4天,僅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就去了三回。這背后,是一名共產黨員對初心的堅守。

今天,總書記再度來到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總書記就率領全體常委來到我們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我們心情特別激動。這是用實際行動在踐行我們十九大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張黎明激動地說,“總書記跟我講,‘雖然我不能常回來,但實際上我的心早已留在了這裡’。這個心,我理解,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

站在新時代的門坎,在走向“兩個一百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回到初心萌生、開天辟地的地方,意義之重大、之必要不言而喻。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而今,在中國革命歷史的出發地,有了一個最扎實、最契合也最意味深長的新起點。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紅色引力越來越強

全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消息傳出,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31日下午,在習近平等從上海來到浙江嘉興南湖邊,瞻仰復建的南湖紅船,並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之際,上海的一大會址紀念館外,仍是熱鬧無比。不少上海老百姓自發前來,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

4

總書記參觀一大會址現場畫面,被網友爭相轉發。圖片來自網絡

90后姑娘劉思儀是一名年輕的黨員,她是在獲知消息后,特地趁著午休時間從單位趕來一大會址紀念館的。留下自己與紀念館的合影,劉思儀說,自己是想記住這珍貴的一天,“在自己年紀大的時候,可以拿出照片來再回憶一下。”

出生於1978年的沈曉莉已經是名老黨員。她說,作為一名工作在上海的黨員,自己今天非常自豪,“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正在邁入新時代,我們擁有更多實現夢想的可能。十九大剛剛閉幕,我對我們新的領導班子寄予厚望,很有信心!”

不止是今天。在中華民族正在邁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正在成為一塊引力越來越強的紅色磁石。

近年來,越來越多外國參觀者選擇來一大會址紀念館探究紅色的源頭。“中國共產黨從這裡出發往前走,帶領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家都想認識了解共產黨的歷史。”來自墨西哥的艾林阿爾道夫婦告訴記者,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十九大的召開,他們說,“共產黨最重要的就是始終有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且每五年提出一個理想和目標。共產黨帶領弱小的中國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很敬佩共產黨!”

劉續貴是黨外人士,卻已是多次來到一大會址紀念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這位上海爺叔又來到了這裡。他感慨,“我們在黨的帶領下國家發展這麼好,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的這五年,國家的發展有目共睹。是黨這個主心骨,帶領中國這艘航船穿過激流險灘,帶領中華兒女一起實現‘中國夢’。相信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將更加輝煌。”(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曹玲娟)

(責編: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