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再塑黨的形象的偉大工程【2】

——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五年探索之路

新華社記者
2017年10月22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以信仰為魂,再塑理想信念

湖南省長沙市書院路356號,車水馬龍掩映書香之靜,庄重典雅的青白色建筑頂部,“第一師范”校名赫然醒目。

2017年“七一”前夕,21歲的大三學生王佳蓓和同學們一起面向鮮紅黨旗,庄嚴宣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整整100年前,求學於此的毛澤東曾寫下震動全校的文章《心之力》:“願與志同道合、追求濟世、救世真理者攜手共進。”

追求真理、不懈奮斗,是兩個世紀的年輕人穿越百年的精神共鳴。

人以神立,黨以魂興。

縱觀中國共產黨96年奮斗史,創造奇跡的方式有千百種,但鑄就偉業的根基隻在一處——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進之路。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短短49個字,既是繼往開來的政治宣言,更是直面問題的政治警示。

2017年國慶假期,北京展覽館裡人潮涌動。

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第十展區,蘇榮、王珉、周本順、仇和等人親筆書寫的懺悔書引人深思。

“我雖然被開除了黨籍,但我不會忘記組織45年來對我的培養。我會永遠記住黨組織這個家,記住黨這位可敬的母親。”透過周本順的字跡,有的人看到了他對罪行的悔恨,有的人看到了他對組織的眷戀……

然而,就是這個有著45年黨齡的河北省委原書記,落馬前曾在自己的多處住所內擺設佛堂佛龕,每逢初一、十五,都按時在家燒香拜佛,甚至自己養的一隻烏龜死了,還專門手抄經文一起下埋……

很難想象,這個組織培養多年的老黨員、黨的高級干部,一面大肆貪污腐化,一面乞求神佛保佑的樣子。

更難想象,如果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充斥了這樣背棄信仰的荒唐行徑,它的精神大廈還怎麼能穩如泰山、感召人心?

信念,任何時候都不能遺忘——

“我什麼時候出生記不得了。我入黨的日子還記得,1954年10月7日。”在101歲的老紅軍劉光登心中,比生命更重要的是初心。

84年前,17歲的劉光登在中央蘇區參加紅軍。一同參軍的10位少年中,他是唯一活著看到革命勝利的人。

忠貞於自己的信念——幸存的和犧牲的紅軍將士穿越時空的吶喊,回答著中國共產黨從哪裡出發、為什麼出發的根本命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鄭重地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

他動情地說:“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惟有信念信仰之火的引領,才有創造歷史、繼續前進的不竭動力。

真理,時時刻刻需要擦亮——

上海陸家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聳入雲端,俯望遙遠清晰的天際線。

在這座世界第二高樓裡,活躍著30多個非公有制企業黨支部、600多名黨員。一個普通的工作日,22層500多平方米的“金領驛站”裡,24歲的聯合黨支部書記陸家瑋正和黨員們一起,交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的體會。

“在這裡,我們不僅領略物理高度,更擁有信仰高度﹔不僅視野廣闊,更理想遠大!”陸家瑋說。

5年來,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一系列黨內政治思想教育環環相扣、深入推進,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擴展,再塑全黨本色初心,使信仰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必須義無反顧地堅守——

紀律處分條例和廉潔自律准則一體修訂、一並公布,劃出紀律“底線”的同時,標明應當遵循的道德“高線”。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明確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

如果說,制度是無形的約束﹔那麼,榜樣就是鮮活的標杆。

時隔20年重啟“全國優秀縣委書記”評選,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表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制定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勛章”授予辦法……所有這些新時期好干部標准中,第一條也是第一位的,都是“信念堅定”。

30歲的他,被百姓稱為“黨的好干部”。

在重慶白沙鎮,副鎮長張昭源已先后在3個鄉鎮工作6年,跑遍了所有的貧困村。這名清華大學高材生畢業時隻給了自己一個選擇:到最艱苦的基層,實現最遠大的理想。

“我是共產黨的一分子,我的信仰決定了我的選擇。”張昭源說。

幾十公裡外的歌樂山,渣滓洞監獄舊址,陰森的囚室,冰冷的刑具,謁祭英魂的人們仍可感受到當年的白色恐怖。

在此英勇就義的200多名革命志士,大多出身衣食無憂的富裕家庭。投身革命、舍生忘死,人生的抉擇源自“為絕大多數人奮斗”的堅定信仰。

今天,在共產黨人信仰的旗幟下,越來越多人同樣作出無悔的選擇——

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放棄海外優渥的生活,將生命的涓滴細流匯入報效祖國的汪洋大海﹔縣委書記廖俊波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用胸中燃燒的火焰溫暖身邊的群眾﹔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扎根太行,用比山還堅定的意志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理想信念的張揚,挺起8900多萬共產黨員的精神脊梁,大大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中國共產黨再次因純粹和純潔,變得可敬、可愛。

“今天,我為什麼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五一”期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徐川的一篇文章刷爆微信朋友圈:“這個逆襲的政黨誕生之初沒有任何光環,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資產……是什麼讓人民選擇了共產黨,而不是別的其他政黨?答案隻能是兩個字:信仰。”

這位青年教師的黨課場場爆滿,需要提前佔座,課堂上始終掌聲不斷。

今天,從現實生活到網絡空間,越來越多80后、90后成為知黨愛黨為黨護黨的生力軍。

中國共產黨人再次因崇高和理想,變得可親、可近。

2016年建黨95周年前夕,一部時長9分05秒的視頻短片《紅色氣質》刷屏網絡。

在激昂的國際歌旋律中,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從歷史深處浮現,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力量穿越時空、直擊人心。視頻上線短短幾天,網絡點擊超過一億次。

一位北大學生留言:“理想信念從來都在我們心中,不需要灌輸,而需要喚醒。”

上海興業路,歷史的街口。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新近數萬條留言中,頻率最高的是“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70歲的退休工人、黨員余強華,帶著7歲的外孫,在僅18平方米的會場駐足良久,認真傾聽中國共產黨誕生時的細節講述。

“不管有多少困難,隻要有信仰,理想就一定能實現。”余強華感慨地說。

(責編:馮人綦、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