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楊召奎)記者日前從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主會場活動上獲悉,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決定自2017年起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並在2017年安排部分中央財政資金予以支持。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高企,但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凸顯。一是農戶糧食產后服務能力較弱,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二是糧食質檢體系不完善,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尚需進一步健全。三是優質綠色糧油產品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糧食局在總結“糧安工程”建設經驗、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結合“吉林大米”模式、四川糧食產后服務模式等典型成功經驗,經反復調研論証,決定通過實施“優質糧食工程”,解決供給結構性矛盾等突出問題。
據記者了解,“優質糧食工程”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二是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三是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
按照規劃,“優質糧食工程”在2020年將實現以下目標:完善“優糧優價”的市場化糧食流通機制,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全國產糧大縣的糧食優質品率提高30%左右。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