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發展逐步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標准化戰略已成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核心要素。扎實推進更多“中國標准”的制定,將成為“中國制造”變身“中國創造”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復興號”來了,不僅讓“中國速度”再一次為世人矚目,更因“中國標准”令國人倍感自豪。據新華社6月27日報道, 作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准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時速可達400公裡以上,研制過程中的254項標准中,“中國標准”佔84%。
“復興號”大量採用中國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鐵總企業標准和一批國際先進標准,涉及標志標識、通信網絡、電子電氣、消防安全等眾多領域,其中佔比84%的“中國標准”,構建出我國高鐵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我們的優勢不再僅僅是價格和工作速度,還有了底氣更足的質量和創新技術。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標准”,從跟跑到超越,中國高鐵這張“國家名片”愈發熠熠生輝。
“標准”二字對許多人而言,可能既親切又陌生。標准意味著什麼?以中國高鐵為例,過去的CRH動車組是與不同外國公司合作生產的,技術平台標准不統一,不僅司機操作台不一樣,連車廂定員座位都不一樣,給應急處理、故障維修等帶來諸多不便。而“復興號”建立了統一的技術標准體系,可實現服務功能、營運維護上的統一,且更充分考慮到鐵路運營環境的多樣性,採用的標准更具兼容性,未來可在各條高鐵線路上使用,並將攜帶“中國標准”成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主力車型。
事實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標准已成為世界的“通用語言”,更是國際貿易的“通行証”。有研究表明,標准和合格評定影響了80%的世界貿易。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中國提出和主導制定的國際標准數量正逐年增加。截至目前,中國已有367項標准提案成為國際標准組織(ISO/IEC)的國際標准,特別是在高鐵、核電、通信等領域,中國在國際標准上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標准”成為“國際標准”,更多中國企業拿到了拓展國際市場的“金鑰匙”。
對於“標准”的價值,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准。某種程度上,標准制定者也是行業引領者的代名詞,就像英特爾確立了中央處理器標准、蘋果主導了手機應用標准一樣,這些巨頭由此牢牢掌握著市場競爭的話語權。中國企業也不乏執標准之牛耳者。截至2016年12月,海爾累計提報了90項國際標准修訂提案,其中發布實施43項。其“防電牆”技術更實現了中國家電企業在國際電工委員會標准中“零”的突破。“標准”實力已經成為企業角逐國際市場的一大利器。
不過,在近3萬項ISO/IEC國際標准中,由我國提出並牽頭制定的僅佔1.27%。中國標准國際化工作任重道遠。政府層面,要抓好實施標准化戰略的頂層設計,加強包括標准在內的國家質量技術基礎能力建設,提高其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企業方面,要在不斷推進技術創新的同時,提高國際溝通交流能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標准制定中去。
透過“復興號”,我們看到了中國高鐵從引進、消化、整合、創新到最終形成超越西方水准的新標准的逆襲之路。而駛上“復興之路”的,不僅有中國高鐵,還有中國制造。隨著經濟發展逐步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標准化戰略已成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核心要素。扎實推進更多“中國標准”的制定,將成為“中國制造”變身“中國創造”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蔣菡)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