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

徐豪

2017年09月11日17:47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
 
原標題: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

fm

 

《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6期封面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徐豪 | 廈門報道

責編:陳惟杉 牛綺思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6期)

“我們應該再接再厲,全面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啟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

9月4日,在廈門,習近平主席主持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時如此強調。

在9月3日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表示,面向未來,金磚國家面臨著發展經濟、加強合作的重要任務。

他特別指出,工商界是金磚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力軍。10年來,工商界人士將企業發展融入金磚合作,為構建金磚經濟伙伴關系作出重要貢獻。希望工商界發揮在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更多互利共贏、利國利民的務實合作項目,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正是工商界的廣泛參與,讓金磚國家更具增長活力。10年間,五國經濟總量增長179%,貿易總額增長94%,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作出突出貢獻,惠及30多億人民。如今,金磚國家合作迎來第二個“金色十年”,經貿合作在金磚國家合作中的基礎性作用依然不減,創造著金磚合作機制的活力。

作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的重要配套活動,2017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於9月3日—4日舉行。

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與會人數達到1200人,來自25個國家和5個國際組織。其中,工商界人士1069人,除來自金磚國家之外,還有來自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話會的5個受邀國以及其他15個國家。眾多世界知名企業和機構的掌舵人參與對話,多位國家元首出席演講,幾內亞總統孔戴甚至全程參與到與工商屆的專題研討中。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命題,世界盼望新興市場大國提供新思路。進入第二個十年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面臨深化伙伴關系的重要契機。中國提出“金磚+”合作模式,進一步擴大金磚國家“朋友圈”,讓更多發展中國家搭上發展的快車、便車,進一步開拓金磚合作之路,進一步擴大南南合作的平台。

中國的積極主張受到熱烈歡迎。

金磚合作10年來,中國為世界和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就任金磚主席國以來,促成金磚國家就服務貿易合作、投資便利化、經濟技術合作等議題達成多個協議,以實際行動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表率。“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各方普遍認同。

本屆工商論壇不僅拓展了工商界的合作視野和空間、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政策建議、表達了金磚國家工商界期待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共同願望,更增強了工商界加強互利合作的信心。

“一箭易斷,十箭難折。”從金磚到“金磚+”,金磚國家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金磚生意”也會越來越好。金磚共創的發展紅利,將造福全世界。

本屆工商論壇圍繞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確立的“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主題,分別就貿易與投資、金融合作與發展、互聯互通、藍色經濟等四個議題開展了討論。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論壇現場也充分感受到各國工商界對參與金磚國家經濟合作的巨大熱情,對“金磚+”合作模式理念的濃厚興趣,對攜手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的堅定信心。

金磚國家工商論壇

專題研討1:貿易與投資

更具包容性的市場潛力巨大

金磚國家經貿合作10年,電子商務成重要引擎

金磚機制成立10年,金磚經濟體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同時,金磚國家自身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挑戰,如何提振國際貿易投資,推動世界經濟穩步增長,是金磚國家工商界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工商界的共同責任。在這一背景下,探討貿易投資便利化、服務貿易、電子商務、知識產權和標准協調統一等問題,目的是要建設開放的世界經濟,優化、重塑新的全球價值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6年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南非對其他金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佔各國貨物貿易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1.3%、6.6%、14.6%、17.6%和19.5%,分別較2006年上升10.4個、1.5個、3.3個、9.0個和8.3個百分點。

金磚合作10年來,對於企業來說收獲了什麼?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最大的收獲在於創造了一個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讓大家認同了中國制造。早在2001年,格力就在金磚五國之一巴西投建了第一個工廠,作為一個在當地的中國品牌贏得了認可,也為當地經濟作出了貢獻。融入國際化市場過程,也給企業注入更大的創新動力。“我們要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各種需求,如何來實現?必須去創造,在競爭當中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

“聯想是金磚機制在過去10年發展的見証者、親歷者、貢獻者、受益者。聯想上一個財年的430億美元收入中,其中有190億美元來自金磚五國,如果不包括中國,有60億美元收入來自於另外4個國家,10年增長了10倍。”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晒出了聯想的“成績單”。

楊元慶介紹說,在過去10年裡,聯想的幾個主要核心領域業務,包括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服務器以及數據中心設備,幾乎在金磚五國裡都走到了領先的位置。“在巴西,我們的智能手機僅次於三星排在第二位,上季度增長依然高達60%以上。在南非,我們的個人電腦也以25%左右的市場份額排在前兩位。”

在貴州茅台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袁仁國看來,金磚國家市場不僅潛力大,也更具包容性。他說,金磚五國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一是金磚五國市場在快速擴容,二是金磚市場在深度調整,三是金磚五國的市場環境更為包容。

巴西食品公司全球CEO佩德羅·法利亞對此很有同感,他介紹說,過去10年,巴西食品實現了供應平衡,簡單來說,經濟全球化會讓巴西的農民受益,同時也讓中國、印度、俄羅斯的消費者受益。

在中國電商平台上,巴西鬆子、蜂膠,俄羅斯糖果、餅干,印度手工藝品、香料,南非西柚、紅酒等,成為“爆款”產品。俄羅斯出口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成為俄出口食品的最大消費國,中國消費者選購的俄羅斯食品總價值達15.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兩成。

如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金磚國家最具活力的經濟活動之一。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9月3日上午記者發布會上表示,“電子商務對當地國家的經濟增長、就業,特別是小企業的成長、年輕人的就業、婦女的就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俄羅斯電子商務協會統計,去年俄跨境網購的海外訂單量增至約2.45億個,90%來自中國,平均每天有50多萬個包裹從中國發到俄羅斯,中國商品已佔俄在線跨境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阿裡巴巴跨境進口平台“天貓國際”的數據顯示,2016年俄羅斯商品在天貓國際的總成交額是2015年的34倍。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李勇表示,加快發展工業對於金磚五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投資和貿易以及技術轉移領域。現在電子商務是一個熱詞,而且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新引擎。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金磚國家如何加強投資貿易合作?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全球經貿合作有很多不確定性,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

2013年成立的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是金磚合作重要機制之一,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了持續性貢獻。

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主席、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介紹說,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成立近5年來,發布了包括呼吁和支持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促進金磚國家工商界電子商務平台,就產業的標准和規范合作共同發布了《標准監管共同宣言》。另外,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為貿易企業提供通關便利化,提倡一個窗口服務等舉措。

印度塔塔鋼鐵公司執行總裁納倫德表示,對亞洲國家來講,貿易非常重要,亞洲佔有全球40%的人口、30%左右的GDP,是非常重要的經濟體。

近年來,俄羅斯正在加強金磚國家間的貿易與投資合作。俄羅斯聯邦工商會主席謝爾蓋·卡特林表示,加強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合作,是俄羅斯的主要目標之一。要在投資政策等方面加大宣傳,並且要消除各種壁壘,將現在所擁有的投資環境、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措施進一步加以落實,包括提供政策方面的優惠、稅收方面的優惠。

進一步推進金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突破口在哪裡?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玉普認為,金磚國家應進行優勢互補。例如金磚五國中的俄羅斯和巴西是能源大國,而中國和印度是能源需求大國,各有所需,並且各有優勢。

在王玉普看來,金磚國家應加強能源貿易和投資合作。一要深化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金磚國家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大,應加大在港口、碼頭,以及在能源、油氣合作方面的投資。二要加強能源技術交流,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能源開採、加工、節能環保以及新能源領域開展技術交流,加快能源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三要推進能源行業標准合作。金磚國家和“金磚+”國家應在行業標准方面加強協調和溝通,以此推動各國能源合作發展。四要進一步溝通和協調各國能源政策。金磚國家要真正成為命運共同體、行動共同體,就要在各國能源政策、法規等方面深入探討、求同存異,共同推進能源合作深入向前發展。

而在許立榮看來,國際航運是全球貿易最核心、最基礎的保障。據統計,全球貿易90%是通過國際航運完成。另外,國際航運也是全球綜合物流供應鏈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現代全球貿易對全球綜合物流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但從目前來看,金磚國家在這方面發展是不平衡的,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從金磚國家投資貿易角度來講,發展國際航運港口以及綜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有著非常大的空間,也蘊藏著非常大的商機。

楊元慶則認為,除把握金磚國家人口紅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以外,更要引領像智能制造、“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經濟、共享經濟。金磚五國在這些方面的機遇潛力是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相比,數字鴻溝非常明顯,無論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電腦的普及率、智能手機普及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意味著機會,這也是人口紅利、數字紅利。

印度塔塔鋼鐵公司執行總裁納倫德則認為,未來隨著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服務效率越來越高,服務將成為促進貿易增長的有效方式之一。“盡管金磚國家面臨一系列的內外部挑戰,但金磚機制作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未來依然是重要的多邊合作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所所長吳白乙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未來金磚成員國之間將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在謀求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共同參與服務貿易、投資、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

吳白乙說,金磚國家經貿部長會議今年8月達成了8項重要經貿合作成果,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電子商務、投資便利化、經濟技術合作等重要領域,這為金磚國家經貿合作領域的拓展以及相關政策的協調一致打下了良好基礎。

專題研討2:金融合作與發展

提升“金磚”含金量

中國對金磚國家投資增長迅猛

“過去10年,金磚國家經濟、貿易投資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銀行起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介紹說,中國工商銀行以50多億美元並購了南非標准銀行,並購后為兩國,甚至中非創造了很多商業機會。

“現在金磚國家都面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創新新動能將是商業銀行今后的機遇。5個國家有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產業基礎、不同的市場需求,也有不同的監管制度以及不同的市場環境,差異性就是機遇。”易會滿說。

未來,新興市場的興起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許多企業會迎來全球化的挑戰,在這一背景下,金磚國家間有必要加強金融合作,推動金融資源在金磚國家自由流動,增強金磚國家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屠光紹介紹說,中投作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通過投資促進金磚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合作。中投注重自身利益和被投標的所在國家地區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利和互動,實現雙贏。

隨著金磚國家間經濟和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中投在其他4個金磚國家的投資也在逐步擴大,目前在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總的投資額是100多億美元。

2015年,中國對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的直接投資存量分別為22.57億美元、37.70億美元、140.20億美元和47.23億美元,分別較2006年增長16.3倍、145.0倍、14.1倍和27.2倍。

多使用本地貨幣成金磚國家共同訴求

“我們希望能夠用本地的貨幣進行借貸,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是隻借美元,有很多風險,比如說匯率風險。但是用本地貨幣進行投融資,進行工程開發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說。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則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提供對外貿易和跨境融資服務時,經常會被問到如何防范匯率風險,從金磚五國的情況看,發展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還有很大的空間,但是企業在從事對外貿易和跨境投資時,面臨匯率動蕩的風險也更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有一個共識,就是要更多地使用金磚五國本國的貨幣。”

金融合作成為金磚國家合作的重要內容,金磚國家工商界人士也越來越希望能夠用本地的貨幣進行借貸。作為金磚國家合作的重要載體,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近期,新開發銀行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設立了第一個非洲辦公室,在2021年的時候新開發銀行將會有300億美元的存款。

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副行長馬斯多普介紹說,對於基礎設施所進行的融資,5個國家的銀行將會針對不同的項目進行投資,但是實際上有很多項目的資金需求量比較大,如果工程過大,可能資金不太夠,這就是為什麼不同銀行需要進一步合作,才能夠融得更多的資金,讓其他私營企業融到資。

俄羅斯外貿銀行副行長薩梅利切夫認為,金磚國家減少對於硬通貨的依賴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就是不斷加強金磚國家本地貨幣的使用,並鼓勵用當地貨幣進行交易,提供金融和財政上的激勵措施,首先在雙邊機制上推行,比如10年前,中國和俄羅斯開始使用本幣進行交易,推動和促進兩國之間的經濟。

薩梅利切夫介紹說,中國人民銀行和俄羅斯央行簽訂了貨幣兌換協議,給監管者提供充足的資金和空間,確保能夠進行本幣清算。俄羅斯也在和印度、巴西進行探討,加強兩國之間的銀行合作。他強調說,金磚國家間要通過合作推動國際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克服現在由有限的儲備貨幣主導。

“未來10年的發展當中,無論是金磚國家還是‘一帶一路’國家,實體經濟‘走出去’都需要金融的支持。而且,金磚國家未來乳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蒙牛集團CEO盧敏放說。

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表示,金磚五國中有兩個國家在農業方面很特殊,一個是巴西,另一個是俄羅斯,還有很多土地沒有被開發,加上印度、中國兩個國家超過20億的人口,食品業是這5個國家最大的優勢。結合4.0技術發展農業、食品業,同時帶動物流企業的發展。“建議銀行提供資金給農民、給中小企業,以此帶動農民、中小企業發展,把世界最先進的農業4.0技術引到金磚五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金磚+”在深化金磚伙伴關系中,會慢慢撬動整個發展中國家和對金磚機制支持的世界各個方面的人士,因此是一個深化金磚國家和非金磚國家廣泛的伙伴關系的機制。“因此,金磚國家應完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加強在多邊機制中的協調合作。”

專題研討3:互聯互通

中國經驗讓金磚國家更緊密

幾內亞總統孔戴:請相信非洲!

隨著“互聯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傳統經濟的轉型和升級。這一系列的轉型、創新,都離不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經濟的轉型經驗,為金磚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非洲要成為自由貿易區,怎樣促進貿易交流?”幾內亞總統孔戴表示,能源與基礎設施建設是非洲面臨的最大問題,希望有合作伙伴能夠參與非洲的能源建設。此外,基礎設施道路、鐵路、航空等都需要加快建設。希望像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能幫助非洲在光纖通信方面實現進一步發展,加快推進互聯互通建設。“非洲已經錯過了前三次工業革命,希望能趕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

前來廈門出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的幾內亞總統孔戴,全程參與了以互聯互通為主題的專題研討。國家首腦與工商界人士在論壇上一起參加討論,這在今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的幾個專題研討環節中顯得與眾不同。

孔戴還在現場進行了“吆喝”。“非洲可以為商界人士提供很多機遇,加工業、制造業從現在起到2025年可能會翻一番,我們現在還沒有很多公司,現在有400家公司銷售收入達到10億美元以上,還缺少合作伙伴。另外,中小企業也需要得到幫助,走出非正式的經濟模式,加強活力。非洲需要具體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發展的渴求。”孔戴說,“金磚國家的未來一部分取決於與非洲的合作,我們向所有金磚國家相關的機制和機構發出呼吁,請相信非洲!”

互聯互通不止於海陸空

“金磚國家間應加大電力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特別要加強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說,巴西的電力發展跟中國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如巴西正在開發北部亞馬遜河上的巨型水電站,這一項目已由國家電網負責建設。再如國家電網和俄羅斯已經有4條連帶線,每年從俄羅斯購電40億千瓦時以上,在印度也有產能合作項目,已經進入設立工廠的准備階段。

俄羅斯鐵路公司董事會主席米沙林介紹,金磚國家在很多項目上已經取得了進展,尤其是在金磚工商理事會框架下,包括鐵路機器制造和人才培養,都在交通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些項目就是根據與中國簽訂的備忘錄展開的。俄羅斯鐵路公司與中國鐵路集團簽訂了協議,通過交換電子數據,實現網絡便利化。

“金磚國家相距遙遠,但各國通過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的願望十分強烈。中俄跨境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為兩國鐵路部門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俄羅斯鐵路公司第一副總裁亞歷山大·米沙林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將貨物在亞歐大陸間實現快速運輸是俄羅斯鐵路公司發展的優先方向,莫斯科—喀山高鐵、中國東北至俄遠東的“濱海1號”“濱海2號”國際交通走廊項目都在規劃中。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總裁席爾瓦表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是其最重要的市場。金磚五國有更大的市場潛力,將更好地實現互聯互通。印度阿波羅輪胎公司董事長坎沃爾則認為,人與人的互聯互通是非常重要的,金磚五國間的互聯互通,將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發展。

“幫助人們消除貧困,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至少讓他們成為中等收入階層,對南非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點。”南非賽庫集團執行主席舒爾維表示,互聯互通既要有物理設施聯通,也要有基礎設施領域的互聯互通項目,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舒爾維指出,數字化通過對技術應用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在政策層面,不同國家政策和政策執行都有所差異,因此可以建設金磚數據庫,幫助金磚國家實現政策的標准化。

“以前講陸上、海上、空中的互聯互通,現在講信息技術的互聯互通,雲計算、大數據的互聯互通。”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認為,大數據、雲計算帶來的互聯互通,讓金磚五國和全球經濟都發展得更快了,也讓企業“走出去”更加便利。

“最近中國通信技術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22.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0.3%,2016年增長速度達到18.9%。通過這一組數據,說明新經濟、新的工業革命,以及信息技術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作用。”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益民介紹說。

“今后10年,中國將成為共享經濟的發源地,也會是共享交通變革的中心。”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表示,作為中國非常年輕的互聯網企業,滴滴“走出去”戰略處於起步階段。他表示,中國是全球共享經濟的發展中心,尤其是中國共享交通的發展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滴滴將國際化作為發展最重要的戰略。在程維看來,新經濟“走出去”格局未成,但新經濟“出海”速度要比傳統經濟快很多。

美團點評集團CEO王興認為,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餐飲”“互聯網+旅游”“互聯網+交通”等在中國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且發展速度很快。其中,“互聯網+餐飲”,不但領先於其他發展中國家,而且也領先於美國,美團外賣規模是美國同類型的10倍。但同時面臨的問題是,通過有效的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進行管理,中國不管在技術還是在政策方面都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

專題研討4:藍色經濟

金磚合作新的增長點

“21世紀是海洋世紀,人類的未來在海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的一席話引發共鳴。他表達了對“可燃冰”開採的信心,認為科技的創新和引領有助於認識和開發海洋。

依托於海洋,藍色經濟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浪潮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代。藍色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這為金磚國家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截至2016年底,全球已經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可開採儲量是6000億噸,其中海洋油氣約為2100億噸,佔到35%。從2000年開始,全球總共發現超過5億桶的大型油氣田150個,其中海洋新發現的大型油氣田有96個,佔據64%。新發現的大型油氣田儲量達到4333億噸,佔到總儲量的58.7%。海洋油氣開採增量是陸地油氣田的3倍多,海洋油氣產量呈現不斷上升之勢。

未來金磚國家如何在藍色經濟領域展開合作?

“藍色經濟既是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也是綠色經濟、海洋經濟。”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紅建議,金磚五國跨入了第二個“金色十年”,金磚國家間可加大合作,考慮建立三個共同體,即海洋經濟發展利益共同體﹔海洋生態保護責任共同體﹔海洋國際治理互信共同體。金磚五國有8萬多公裡的海岸線,合作空間巨大。

“企業須深度參與到藍色經濟。從全球范圍來講,海洋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和巨大的商業價值。因此,企業參與到藍色經濟發展當中,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更是責任所在。”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奮健說,一方面,企業的科技創新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產業的開發提供了技術支撐。另一方面,海洋開發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需要工商界大量資金的投入。

中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寧高寧也認為,“需要企業更多的合作和探索”。他表示,俄羅斯和巴西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和印度市場廣闊,南非也擁有清潔煤技術等先進技術,從技術、貿易、市場、資源共享各方面,金磚國家在藍色經濟領域都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印度太陽集團副董事長凱姆卡則表示,印度積極參與藍色經濟的發展,並且“從中國學到了特別多的經驗”。他還希望以更加生態、環保的視角看待藍色經濟,開發出更好的發展藍色經濟和藍色生態系統的方式。

“期待從藍色經濟中誕生的技術創新能夠提高生產率,讓生產更加便宜,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可持續發展。”巴西林業協會主席卡瓦雷斯在專題研討會上表示,金磚五國人口多、海洋資源豐富、技術手段多,在藍色經濟領域確實有非常大的潛力。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徐思偉表示,在合作上,金磚國家企業間一定要堅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堅持契約精神,履行社會責任。凱姆卡表示,發掘藍色經濟發展潛力,要保護環境,走綠色發展之路。

陳奮健建議,金磚國家在政策上要支持藍色經濟,提高國民對藍色經濟的認識,在人才、政策上進行鼓勵。此外,要構建藍色經濟市場主導機制,依靠市場機制和力量來實施。

 

金磚合作的第一個“金色十年”

從2006年舉行首次外長會晤算起,金磚國家合作已走過10年歷程。在過去10年中,金磚國家攜手同行,成長為世界經濟的新亮點。

10年中,金磚國家探索進取,謀求共同發展

“10年間,五國經濟總量增長179%,貿易總額增長94%,城鎮化人口增長28%,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作出突出貢獻,也讓30多億人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過去十年,金磚國家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比重從12%上升到23%,貿易總額比重從11%上升到16%,對外投資比重從7%上升到1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

在貿易合作方面,2016年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對其他金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分別為2441億美元、704億美元、904億美元、789億美元和302億美元,分別較2006年增長1.8倍、1.7倍、1.7倍、1.2倍和1.2倍。

在投資合作方面,以中國為例,2015年中國對其他金磚國家直接投資流量為38.36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6.5倍﹔同期,中國對其他金磚國家直接投資存量為247.70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18.8倍。

10年中,金磚國家務實為先,推進互利合作

“特別是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的建立,為金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融資支持,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構建國際金融安全網作出了有益探索。”

2013年3月,五國領導人同意建立新開發銀行,2015年7月新開發銀行正式成立。新開發銀行於2016年批准了7個貸款項目,總金額達15億美元,投資覆蓋所有成員國﹔2017年預計將完成10∼15個項目,總金額25億∼30億美元。2018年計劃完成為35個項目提供80億美元貸款的目標。根據《2017-2021新開發銀行總體戰略》,2021年前新開發銀行批准的項目數量將達到50∼75個。

2014年7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宣布簽署建立應急儲備安排協議,以有效緩解金磚國家應對短期流動性壓力,防范金融危機沖擊,2015年《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中央銀行間協議》正式簽署。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初始規模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承諾出資410億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各180億美元,南非50億美元。

10年中,金磚國家敢於擔當,力求在國際舞台上有所作為

“我們五國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

金磚國家不斷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改革,在2008年及2010年先后提出了兩輪改革方案。

五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上升到13.24%,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上升到14.91%。

(資料來源:習近平主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人民日報》《瞭望》等媒體報道 資料整理:陳惟杉 )

 

(責編:馮粒、袁勃)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