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到2025年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地質工作全覆蓋

2017年09月07日08:51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9月7日電 日前,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城市地質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土資源部規劃司有關負責人在6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從背景意義、總體目標、主要內容、工作推進等方面,介紹了相關情況。

306個地級以上城市地質調查完成

當前,我國開展哪些城市地質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昆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探索城市地質工作,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成了306個地級以上城市地質環境資源摸底調查。初步查明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活動斷裂等城市環境地質問題,摸清了地下水、地熱、礦泉水、地質景觀等地質資源狀況。

二是開展了三維地質調查試點。以上海、北京、天津、廣州、南京、杭州等6個城市為試點,系統建立了城市地下三維結構,建立了三維可視化城市地質信息管理決策平台和面向公眾的城市地質信息服務系統。在福州、廈門、泉州、蘇州、鎮江、嘉興、合肥、石家庄、唐山、秦皇島、濟南等28個城市開展了推廣應用。

三是開展了城市群綜合地質調查。先后組織開展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北部灣、長江中游、關中、中原、成渝等重點城市群綜合地質調查工作。

總體目標分兩個階段

談及總體目標,國土資源部新聞發言人、規劃司司長庄少勤表示,“到2020年,完成城市地質調查示范。到2025年,實現地級以上城市地質工作全覆。”

第一階段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基本形成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地質工作體系﹔二是基本建立城市地質資源環境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制度體系﹔三是探索形成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系統化、產業化、綠色化開發利用模式。

第二階段,建立系統完備的地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制度,基本構建地質工作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地質工作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創新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打造地下三維可視化的“透明城市”

科技創新引領著城市地質工作的推進。

庄少勤指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大力推進“空間、資源、環境、災害”多要素地質調查,完善空天地一體化的地質環境監測網絡,加強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地下空間資源評價,打造地下三維可視化的“透明城市”,建立開放共享、動態更新的城市地質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持系統,為城市的集約、智能、綠色、低碳和安全發展提供精准支撐服務,為地質工作的轉型升級提供有效模式,為地勘單位的改革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同時,開展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與安全利用科技創新。以地球系統理論為指導,融合地質、工程、建筑、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理論,建立系統擾動—再平衡理論和資源協同規劃理論。研發適用於城市地下0-200m以內不同深度、不同精度的地下空間地質基礎探測技術、地下空間資源整體評價技術、地下空間環境變化預警技術和地下空間智能監測技術。

(責編:申亞欣、李鐳)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