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現象之變:代駕生意好 不敢酒駕者越來越多

2017年09月04日08:55  來源:法制日報
 

制圖/李曉軍

代駕生意越來越好不敢酒駕者越來越多

代駕司機眼裡的酒駕現象之變

編者的話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將在北京召開。

五年前的深秋時節,黨的十八大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自此,法治中國建設奏響新的樂章。

三年前的金秋十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大幕拉開。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以法治為議題的中央全會。

至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和戰略部署全面展現在世人眼前。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依法治國,更加注重法治在現代化建設和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任務,並把全面依法治國提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高度,開啟了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的新征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新成就。

五年來法治建設的成就如春雨潤物,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這些“紅利”表現在何處?《法制日報》視點版從今日起推出“依法治國五年我們身邊的變化”系列報道,聽普通群眾講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

正如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普通人身邊的小故事亦能折射出五年來法治中國建設的巨大成就。

□ 本報記者 趙麗

他叫李軍,在北京做代駕司機3年了。

每當夜幕降臨,李軍總會穿梭在北京的各大商圈,為聚餐飲酒的朋友提供代駕服務。

做代駕時間久了,李軍經常會遇到熟客,老楊便是其中一位。老楊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總監,經常在北京市麗都飯店附近招待客戶。老楊一般都是喝得微醉上車,有他在車上從不缺話題,久而久之,李軍和老楊慢慢成了朋友。

最近兩年,老楊叫車的頻率明顯比以前高了不少。以前,老楊一周也就一兩次叫車,現在幾乎每周都要和李軍見上兩三次,而這還是在提前預約,並且李軍也有空的情況下。

李軍和老楊聊天,問他,一個星期叫幾次代駕,是因為生意越來越好了嗎?老楊搖搖頭,“真的不敢酒后駕駛了”。

老楊家離頤和園不算遠,他自認為從頤和園到家的那段路比較“偏僻”,一般不會遇到交警查酒駕。“以前要是在頤和園附近談生意,喝點酒隻要不醉,我還真就自己開車回家了。現在,就算是15分鐘的車程也要找代駕”。

老楊的變化,在於他的一次經歷。去年,老楊在他居住的小區附近遇到了交警查酒駕。“誰會想到交警會來這麼偏的地方查。幸虧那天飛機晚點,我直接回家了,要不然,后果有點糟糕。”老楊還是搖著頭,繼而又用調侃的語氣對李軍說,“所以我們倆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多了。”

李軍相信老楊的說法,一來,老楊的微信朋友圈裡有這麼兩句話——“酒后駕車——危險”“又進去一個不怕死的,看來還是得抓,抓得越嚴,敢頂風作案的越少”。二來,李軍發現,這幾年,像老楊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

一般而言,每天19時30分至22時30分是代駕高峰期。“收費主要與路程遠近、用車時段有關,22時前起步費35元,24時后起步費就是95元了。超過10公裡,每10公裡還要增加25元。”李軍說,在代駕司機的每一筆收入中,平台都要收取20%作為信息溝通服務費。“我每天19時開工,一直做到凌晨3時,實際開車時間也就兩三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等單、與伙伴們聊聊天,強度不算大,一個月也能賺8000元到1.2萬元”。

李軍說,自己的收入比原來高了,生意比以前好了,足以說明大家都認同“酒后不開車”。

余建與李軍有著同樣的體會。

余建說自己是代駕行裡的老輩,從2010年開始從事代駕工作。他清晰記得從業之初這個行業的狀況:“生意很少,大多數人都只是兼職干。到了晚上,大家就在酒店、KTV門口等著,或者跟酒店合作,他們給我們拉客戶,我們給酒店提成。”

“那時候,代駕的概念還沒有得到推廣,代駕行業也沒有形成規模。大部分都是幾個人一湊,就組成了一個代駕公司,很不規范。”余建說,“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那時候,大家覺得酒后開車不是什麼大事。”

余建對兩次世界杯期間的生意行情記憶深刻。他告訴記者,世界杯期間,夜裡喝酒看球的人不少。按理說,喝了酒應該找代駕,但是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即便是在半決賽環節以后,他每晚最多隻能接到兩三單活兒。2014年世界杯期間的生意就不同了,業務量幾乎翻倍,每晚都有六七單。

在老楊的印象中,大概也是在2014年前后,身邊的“酒肉朋友”漸漸對酒駕有了“芥蒂”,“那之前,隻要能走道,一般都是自己開車回家,身邊也就那麼幾個朋友酒后從來不開車的”。

在代駕司機李軍等人看來,這些變化與近幾年治理酒后駕駛交通違法的嚴格執法有著密切關系。

“我們算是親歷者,親眼見過不少醉駕司機,也對嚴格執法的效果看得很清楚。”李軍說。

余建向記者回憶說,他在酒吧門口趴活時,曾有試圖酒駕回家者說過這樣的話——“不是不在乎被查處,關鍵是酒后駕車遇到交警的概率也很低”。“在很多司機的潛意識裡,酒后駕車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懲罰力度不夠,而是被懲罰的概率太低。當時我們就覺得,當務之急是提高對酒后駕車的執法檢查力度。對於酒后駕車,即使不能做到‘必然被發現’,也要力爭做到‘極可能被發現’,而不是‘偶爾被發現’。”余建說,這幾年的事實說明,酒駕“極有可能被發現”已成為現實。

也是在2015年之后,李軍不止一次遇到此前從未遇到過的事。“一家三口晚上九點多叫的代駕,后來聊開了才知道因為丈夫喝了半杯啤酒。這種情況在以前是不可能叫代駕的,會被認為‘花冤枉錢’。”李軍說,他至今記得那名喝了半杯啤酒丈夫說的話,“他說‘我知道半杯啤酒對我來說跟喝白水沒什麼區別,但現在到處都是查酒駕的,停牌扣分不是什麼小事,尤其是醉酒駕駛需要面臨15天拘留,一關就是15天,瞞誰都瞞不過去,忒丟人。再說,上班的人缺勤15天絕對是大事,說不定工作都沒了。就算是自己做生意,消失15天也說不定錯失多少機會、蒙受多大損失呢’”。

幾年下來,李軍跟各種各樣的車主打交道,越發感覺“客人對酒駕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原來是怕被查,現在是主動避免,代駕員自然單量越接越多,工作時間越來越長”。

“基本上一個單剛結束,下個單就來了。”李軍說,當初公司平台的代駕隻有2500多人,現在達到兩萬人。即便如此,高峰期要加價才能叫到代駕,“從這一點看,杜絕酒駕的意識的確是增強了。”

□ 記者手記

2013年以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交規出台后,代駕的需求量猛增。每當夜幕降臨,很多像李軍這樣的代駕司機活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全職,也有兼職。他們大多騎著電動滑板車或是折疊自行車,代駕時就把車收起來放入客人汽車的后備廂。

清華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近日發布的《代駕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經歷了緩慢初創期,如今的代駕行業已進入了成長期。在“醉駕入刑”和酒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酒后找代駕”很快成為一種消費習慣。

2016年至今,代駕服務需求和市場規模迅速增長。去年,全國代駕行業的總訂單已超過2.53億單,總產值達154億元。

上述“白皮書”顯示,酒后代駕仍是用戶最大的使用場景,佔比為97.8%。在“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時,代駕行業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據推算,代駕行業去年減少因醉酒駕駛引發的交通事故350萬起,使83萬人免受刑法制裁,減少財產損失462億元。

代駕行業的快速發展無疑說明了治理酒駕取得的成效,說明公民守法意識的提升。

代駕能創造這麼多“紅利”,主要是因為“醉駕入刑”以及各地交警部門的嚴格執法,倒逼很多人養成了“酒后找代駕”的習慣。

“醉駕入刑”帶動中國酒后駕駛問題發生巨大變化。公安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底,全國公安機關共查處酒后駕駛機動車違法行為247萬余起,酒駕、醉駕已得到有效遏制。全國因酒駕、醉駕導致的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法律實施前5年相比分別下降18%、18.3%,“喝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已成共識。“醉駕入刑”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責編:王欣玥(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