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網”終結貪官幻想 境外不再是“避罪天堂”

2017年08月28日13:52  來源:法制日報
 

“天網”終結貪官幻想

□ 本報記者 陳磊

“百名紅通人員”第2號犯罪嫌疑人李華波被遣返回國。

2015年5月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的這條消息,很快被國內各大主流網站轉載。

李華波是江西省鄱陽縣財政局經濟建設股原股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億元大盜”——涉嫌利用職務便利,伙同他人騙取鄱陽縣財政局基建專項資金共計9400萬元,2011年1月潛逃至新加坡。

資料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整理/陳磊 制圖/李曉軍 高岳

對於李華波被遣返回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說,這是“天網”行動開展以來職務犯罪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取得的重要戰果,也是公開曝光百名外逃人員后遣返的重要人員。

“天網”行動早有端倪。2015年1月,中央紀委十八屆五次全會召開,追逃追贓工作成為反腐敗斗爭七項任務之一。隨后,中央追逃辦基本摸清了1995年以來全國外逃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情況。

3月26日,“天網2015”行動啟動,以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決不讓腐敗分子躲進“避罪天堂”逍遙法外。兩天后,“天網2015”行動首戰告捷,天津籍在逃犯罪嫌疑人龐順喜、安慧民被押解回國。

4月22日,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在中央紀委和公安部網站集中公布了針對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等人員的紅色通緝令。這就是統稱的“百名紅通人員”名單。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高壓反腐,嚴肅查辦大量腐敗案件,國內“不敢腐”的氛圍基本形成,腐敗蔓延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在宋偉看來,在此種背景之下,加大追逃追贓工作力度,可以切斷腐敗人員的“退路”,促使我們加快完善反腐敗體系建設,使領導干部“不能腐”,最終實現“不想腐”。

基於此,國際追逃追贓成為反腐敗整盤棋局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公布后,追逃追贓工作捷報頻傳。

4月25日,原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上海營業部總經理戴學民被緝捕歸案,這是“百名紅通人員”公布后的首個落網人員。

5月9日,“百名紅通人員”第2號犯罪嫌疑人李華波被遣返回國。

8月21日,外逃加拿大的“百名紅通人員”楊立虎回國投案。

9月18日和23日,“百名紅通人員”、楊秀珠胞弟楊進軍和中國銀行廣東開平支行案嫌疑人鄺婉芳分別被從美國通過包機形式強制遣返回中國。

……

12月5日,“百名紅通人員”、河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黨委書記黃玉榮外逃13年后,被勸返回國自首。

其中,李華波案件是中新雙方依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踐行《北京反腐敗宣言》開展追逃追贓合作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國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運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追繳潛逃境外腐敗分子涉案贓款的第一起案例。

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李華波被遣返回國再次証明我們說的“腐敗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追回來繩之以法”絕不是一句空話。我們堅決把腐敗分子追回來繩之以法。

統計顯示,自2015年4月22日公布“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到2015年12月31日,總計18名“百名紅通人員”到案。

宋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事實証明,“紅色通緝令”發布后,中國在國際追逃追贓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境外再也不是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啟動“天網”行動,公布“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全球通緝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和重要腐敗案件涉案人員,成為2015年最為重大的反腐敗標志性事件。

北京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我國積極開展國際追逃追贓行動,包括重點追逃“百名紅通人員”,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讓世界聽到了中國的反腐敗聲音,為中國參與國際反腐敗建設、推動和主導建立國際追逃追贓機制提供了條件。

“隨著我國反腐敗特別是國際追逃工作的進行,與G20各國開展反腐敗合作,建立相應的追逃追贓合作機制,織就一張強大的追逃追贓之網,有利於我們國際追逃追贓,同時也會對貪官形成威懾。”庄德水說。

(責編:胡琳(實習生)、白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