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運行兩年半,我們交出了審批零超時、服務零投訴的答卷。”國家發改委政務服務大廳副主任趙農介紹。從被詬病“門難進、臉難看”的“衙門”形象,到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的窗口形象,政務服務大廳成為發改委推進機關定位轉型、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點工程。
“以前不知道材料怎麼收的、流程怎麼走的,得不停打電話詢問。現在敞開大門辦事,可以隨時在網上查詢進展、結果,省了不少心。”山東一家紙業公司辦事人員這樣評價。
審批晒在陽光下,並非一蹴而就。“開始籌建政務服務大廳時有疑慮,發改委審批的都是跨省(區、市)的重大項目,不是具體某個公民辦証,大廳怎麼建呢?”趙農回憶,開門意味著接受社會監督、審批過程規范公開,一開始有些司局同志有顧慮。
理解認識不到位、流程不規范,前期遇到不少困難。“必須吃透‘放管服’改革的精神,並在實踐中探索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政務服務大廳服務處處長劉曉光告訴記者。如今除涉密事項外,發改委審批事項全部進駐政務服務大廳,實現一口受理、規范辦理、限時辦理、透明辦理、網上辦理。截至7月6日,大廳累計接待量38534人次,辦件量11982件,咨詢量12273次。
過去,有些審批項目流程復雜,漏帶、錯帶材料是常事。為此,政務服務大廳做起辦事指南。基本信息、辦理流程圖、申請材料示范文本、常見錯誤示例、常見問題解答……辦事指南5.0版厚度近4厘米。“1.0版特別簡單,就是個基本信息。我們不斷動態調整取消事項、及時修訂變更事項,如今申報材料越來越少、溫馨指南越來越多。”
“超不了幾天,通融一下。”運行前期,經常有司局找上門,理由很多:部委會簽、領導出差、委托評估要補材料……“有些確實客觀存在,但時限就是最后的紅線,超1小時也是超。有些項目按規定可以申請延期,但必須有分管委領導簽字。”政務服務大廳管理處處長戈文杰說。
要提高審批效率,必須通過大廳推動建立相應機制。“我們從一開始就明確,政務服務大廳不能變成一個收發室、前后兩張皮,必須前店后廠、一體運轉。”趙農介紹,大廳作為前店,提供從公開指南、事前咨詢、預約辦理、材料接收,到進展告知、結果公示等一站式審批服務﹔司局作為后廠,按時限受理、辦理,實現一體化運轉。依托互聯網建立網上政務服務大廳,與機關內網智能交換系統、公文系統有效銜接,實現大廳來件網上辦理、過程督辦、全程留痕、實時監管。
為了依法按時完成審批,政務服務大廳制定督辦工作試行辦法。比如,辦理時限剩7個工作日時,系統對承辦人自動發出預警信息﹔剩5個工作日時,向承辦司局發出督辦通知單﹔剩3個工作日時,除了發督辦通知單還上報分管委領導。大廳每日對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直至辦結。“除了系統預警,與相關司局的直接溝通也非常頻繁,有的項目需要給其他部委會簽,也算在時限內,壓力很大。”戈文杰說。
“大廳從0到1的過程基本完成。從1再往上,還得下大力氣。比如:如何更好推動信息共享,實現大廳與部委、與全國發展改革系統的協同聯動,如何在移動端提供更方便的服務。”趙農說。本報記者 丁怡婷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