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陵遷都》(尺寸:8×2.5m 主創畫家:畢建勛) |
人民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賈玥)記者今日從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獲悉,歷時5年多創作歷程的北京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將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為首都觀眾提供一場視覺的“饕餮盛宴”。
作為世界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著長達3000年的建城史和860余年的建都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裡發生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涌現眾多重要歷史人物,對北京歷史、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進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歷史上,對北京多有辭賦贊頌,少見圖繪紀盛。鑒於此,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市文史研究館組織文史專家和書畫名家,從2012年起開展北京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北京史詩》人物畫、《北京神韻》山水畫形式,宣傳和用好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
據介紹,《北京史詩》人物畫以“定都北京”為主題,從金、元、明、清和新中國選取10個與此有關的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了《海陵遷都》《營建大都》《通惠天下》《靖難之役》《德霈萬邦》《躬耕藉田》《午門誓師》《御門聽証》《山高水長》和《換了人間》等10幅作品。
《北京神韻》山水畫以北京名勝北海、香山、長城、頤和園等為素材,創作了《燕薊形勝圖》《古都攬勝》《圓明神韻圖》《南囿秋風》《頤和春色》《盛夏瓊華》《香山秋韻》《雄關冬雪》《居庸雄關》《京西勝境》《通惠晨運圖》《永定河盛景圖》等10幅作品。
此外,描繪100年前北京歷史風俗的《清末民初北京萬象圖》也將同時展出。這幅長14米、寬3.5米的巨幅畫作,東攜通惠河,西牽白雲觀,南起燕墩,北抵居庸關、燕山長城,再現了五四大游行等歷史事件。
主創名家雲集,包括著名畫家楊力舟、王迎春夫婦,全國美展金獎得主苗再新、王穎生,蔣兆和藝術研究會會長馬振聲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趙建成等人。他們正處在創作高峰期,活躍在美術創作前沿,多為當代中國畫的重要代表人物。
與一般題材美術作品不同,重大歷史題材畫作講求對歷史的真實還原。創作初期,戴逸、張妙弟、吳建雍、王崗等多位文史專家,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選出立意深遠、主題宏大的歷史事件,再經過嚴格考証,為畫家提供准確的人物形象和相關歷史故事等參考資料,就連場景涉及的服飾、兵器、輜重、車馬的准確度等也“毫不含糊”。
“組織如此多的國內一流畫家耗時三到五年時間,創作貫穿北京歷史、尺幅巨大的人物畫,構成宏偉壯麗的‘北京史詩’,這在北京美術史上是開創性的,在中國美術史上也是不多見的。”北京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趙雅君表示,此次展覽對於深化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增強文化自信,促進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著積極作用。
8月25日起至9月1日,感興趣的觀眾可通過現場領票、網上預約等方式,免費憑票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展覽。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