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七省市存在多個共性問題

孫秀艷、寇江澤

2017年08月02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七省市存在多個共性問題

  ●截至督察反饋時,督察組交辦的31457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基本辦結

  ●共立案處罰8687家,拘留405人,約談6657人,問責4660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7月29日至8月1日,第三批7個中央環保督察組陸續向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省(市)反饋督察意見。

  督察認為, 7省(市)均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嚴查嚴處群眾舉報案件,並向社會公開。截至督察反饋時,督察組交辦的31457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基本辦結,共立案處罰8687家,拘留405人,約談6657人,問責4660人。

  督察指出,7省(市)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進展,但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尤其是一些共性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重發展、輕保護情況依然多見。湖南岳陽、永州等地為追求一時經濟增長,頂風出台阻礙環境執法的“土政策”﹔山西省不顧大氣環境質量超標和火電產能嚴重過剩的嚴峻形勢,違規實施低熱值煤發電專項規劃﹔貴州省威寧縣縣城建設用地大量侵佔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城進湖退”問題突出。

  二是環保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比較突出。天津市寧河區在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裡海濕地核心區和緩沖區違法建設濕地公園,天津市海洋部門多次違規批准游客進入保護區核心區。湖南省湘潭、郴州兩市違規干預環境執法,甚至為違法企業出具虛假証明。

  三是部分流域環境污染情況較為嚴重。山西省汾河、遼寧省遼河均是當地“母親河”,但治污不力,大量污水直排,污染問題突出﹔安徽省巢湖、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不力,違規開發問題較多,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四是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建設問題突出。安徽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新建擴建大量旅游、畜禽養殖等項目,導致保護區水質下降。福建省寧德環三都澳濕地水禽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屬國家重要濕地,但近年來圍海養殖已造成保護區濕地面積減少,局部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五是一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遼寧沈陽市由於配套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嚴重滯后,全市每天約27萬噸污水直排環境,110余萬噸污水超標排放。貴州貴陽市每天超過40萬噸生活污水超越排放進入南明河,南明河流經貴陽市區后水質由Ⅱ類降為劣Ⅴ類。

  六是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解決不夠有力。遼寧沈陽市多年來累計積存滲濾液超過75萬立方米,污染嚴重,惡臭彌漫,周邊群眾意見極大。天津市北辰區劉家碼頭村集聚近千家廢品回收點及小作坊,區域環境惡劣,群眾反映強烈,多年來得過且過,直到督察時才有效整治。

  督察要求,7省(市)應在30個工作日內組織編制整改方案上報國務院,並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工作﹔同時要責成有關部門對督察中發現的問題,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記者孫秀艷、寇江澤)

(責編:張夢真(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