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 一草一木了如指掌(美麗中國·保護區之夏)

本報記者 張丹華

2017年07月2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周至 一草一木了如指掌(美麗中國·保護區之夏)

  制圖:蔡華偉

  保護區。

  本報記者 張丹華攝

  紅外相機拍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

  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工作人員例行巡護,記錄監測數據。

  本報記者 張丹華攝

  小檔案

  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周至縣,設立於1984年,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保護區物種豐富、食物鏈完整,是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6%,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大熊貓、羚牛、金錢豹和林麝等,也是我國金絲猴分布最為集中、數量最多的區域。

  7月22日,大暑,陝西西安已是連續多天的高溫天氣。然而,當記者來到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這裡卻是格外清涼。

  “生態環境變好了,山裡的小氣候也隨著改善了。”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司開創說。1991年從西北大學生物系畢業后,他來到保護區工作,20多年來,他和同事們精心呵護著這兒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

  在厚畛子光頭山核心區,每兩平方公裡就有一隻大熊貓

  保護區沿著秦嶺北麓呈狹長狀,總面積56393公頃,設有5個保護站,厚畛子是其中之一。厚畛子有個光頭山,是保護區核心區的核心。光頭山並不光,每兩平方公裡就有一隻大熊貓。

  2012年,保護區工作人員開始在光頭山布設紅外相機,郭斌是項目負責人。每年4月、8月和10月,他都要和巡護員劉一通一起,來這裡為設備更換電池。紅外相機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幾年下來,光頭山的一草一木我們都了如指掌”,郭斌說。

  “近年來,保護區投資26萬元,購買紅外相機136台,分別布設在厚畛子、板房子、小王澗和安家岐等轄區的監測線路上。”司開創說,“到現在,拍攝的有效照片已經有10萬多張,視頻也有4000多個片段。不過,按照每4平方公裡一個的標准,還需再布置100多台,這項工作9月份將會啟動。”

  保護站工作人員有一項工作,就是對區內動植物資源進行常規巡護和稽查巡護。全區布設10條常規巡護路線,總長達230公裡,每月巡護一次。稽查巡護根據情況不定期進行,每月不少於兩次。

  “沿著巡護路線走,一般是兩到四個人,人多的話會驚擾到動物。走的時候要靜,發現動物的臥跡、蹭跡、食跡,拿上GPS,記一下周圍的植被類型,每發現一個地方就記錄一次。”曾在5個保護站都工作過、現任厚畛子保護站副站長的何宏斌介紹。

  與此同時,保護區還組織開展獨葉草、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調查、森林資源一類調查、有害生物普查和生物多樣性綜合考察,健全了生物資源本底資料。

  “通過紅外相機拍攝、日常巡護以及野外調查,主要的動植物分布基本都摸清楚了,建立了一個數據庫。哪類植物在什麼地方、大概數量多少,哪種動物冬季在哪兒、夏季又在哪兒,咱們腦子裡就有一本賬,這是我20多年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司開創說。

  保護區嚴密巡防、防火宣傳,一樣都不能少

  翠綠茂密的植被、此起彼伏的鳥鳴、山間潺潺的流水,看似平靜和諧的大自然,也有火災隱患。防火是保護區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

  周末早上8點多,在板房子鎮東河口,板房子保護站站長高永進就和同事一起,向過往車輛和群眾宣傳防火知識。“現在自駕游的游客多了,車裡常會備些燒烤用具。有的游客沒有防火意識,想著和朋友家人到山裡野炊,這很危險。”高永進說。

  山裡人耕種,有燒荒的習俗。虎豹河保護站副站長王惠安就和同事分頭行動,利用巡護的時機到田間地頭宣傳防火常識。“有時他們都煩了,我們還在叨嘮。”王惠安呵呵笑道。

  除了5個保護站,保護區還下設了雙廟子和板房子兩個森林公安派出所。近年來,崖柏在收藏市場價格不菲,偷伐柏木根的現象時有發生。

  雙廟子森林公安派出所執法人員何亞樓說起了半個月前的一次執法經歷,“那天晚上,我和幾個同事在小王澗林場附近的友誼橋蹲點。已經半夜兩點了,突然遠處傳來汽車發動的聲音,一輛銀色面包車慢慢出現。根據經驗,我們沒有攔截,因為第一輛車一般都是前哨,多是空車。”

  大約過了15分鐘,遠處又傳來沉重的馬達聲,接著出現了燈光。執法人員將車燈一閃,挂擋、踩油門,沖到對方車前,迫使對方緊急剎車。經過檢查,對方車輛的后排座位上,橫七豎八地架著五六個柏木根。“感覺有時真是用生命在執法。”何亞樓說。為了保護好動植物資源,從1995年開始,雙廟子森林派出所、板房子森林派出所每年要出動警力約300人次。

  採取有針對性措施,破解森林保護與村民生計的矛盾

  對祖祖輩輩居住在此的山裡人而言,最大的資源就是木材。修房、做飯、取暖要用木材,豬圈、牛圈、籬笆牆也要用木材。

  “保護區剛成立時,和村民的矛盾還是比較尖銳的。這個地方劃成了保護區,你就得按照條例,不能干這個不能干那個。”司開創說。

  為解決這一難題,保護區組織人員進行入戶調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的資源類型以及經濟收入等,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保護和扶持措施。”參與了調查工作全過程的保護區社區共管科科長任喜全說。

  家住王家河鎮十畝地村的老賈,在保護區管理局扶持下,既種山茱萸又栽豬苓,加上公益林補償金,年收入有3萬多元。“現在我們家做飯、燒水、照明都用電。”老賈說。

  雙廟子的唐有德是養蜂人。“過去養蜂,是傳統的棒棒桶,要砍樹做蜂箱。2013年,保護區給我買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發的蜂箱,蜂蜜產量大大增加,每年賣蜂蜜能掙兩萬多塊,再加上種植和公益林補償金,收入讓人滿意。”他說。

  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保護區村民漸漸富了起來,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對森林資源依賴程度大大降低。近年來,保護區累計發放公益林補償金1000多萬元,逐戶簽訂管護協議,並籌措資金300多萬元,實施節柴改造、中蜂技術改良、林下經濟幫扶等,先后發放蜂箱2000多個、核桃樹苗3萬多株。“村民對保護工作的認知改變了,收入結構也改變了。以前村民看到我們就躲起來,現在我們在巡山路上還常被村民邀請去做客,想想這些心裡暖啊。”司開創說。

(責編:杜晨歌(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