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人”的藝術人生(追夢·傳承)

本報記者 喬 棟

2017年05月27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木頭人”的藝術人生(追夢·傳承)

梁俊維與他的作品。白英攝。

圖③白英攝。

圖④白英攝。

圖⑤白英攝。

圖⑥白英攝。

圖⑦白英攝。

圖⑧:梁俊維與他的小兒子梁小鐵。白英攝。

木雕是個功夫活,一刀不慎,前功盡棄,木料廢掉。每一次出刀、打磨,都要小心翼翼。

——梁俊維

正是下雨的季節,走進院子就聞到一股核桃木香。梁俊維老人的兒媳婦指了指樓上,循階而上,看到了一個略顯佝僂的背影。昏黃的燈旁,老人專注地雕刻手裡的木人,手長滿了繭子,卻靈巧地上下翻飛,一個工匠模樣的形象呼之欲出。

“這就是我父親正在做的《中國工匠精神》,送給省工藝美術館收藏用的。”小兒子梁小鐵上了樓,對記者說。

一雕起來就忘了時間

梁俊維老人聽到對話,回過頭來,露出一個長滿歲月皺紋的笑臉。

梁俊維是榆社梁氏木雕第九代傳人,今年已經69歲。傳承至今,近300年的手工雕制技藝,讓“梁氏木雕”在山西業內享有盛名。

改革開放剛開始那會,梁俊維便拿著自己的小木雕到太原的南宮藝術品交易市場售賣。在這裡,他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后來,他又因為《小二黑結婚》在趙樹理展覽館展出而聲名鵲起。

出名后,這個隻上過三年學的人,意識到他不能拘泥於對動植物的“模仿”與“復造”。他想從那片養育了他本人的太行山川中汲取營養,尋找創作的靈感,並把木雕當成事業來做。接下來的大半生,梁俊維以此為主線,創作了大量農村題材的作品,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2010年,已經年過花甲的梁俊維受邀去參加“藝鼎杯”木雕現場大賽,並以《田舍出勤》一舉奪得“進士”獎。《田舍出勤》只是他多年堅持的藝術風格的延伸。

走進他們剛成立不久的“太行木雕”雕刻工作室,櫥櫃裡擺著形態各異的農家生活木雕。一件《三月春耕》,是梁俊維系列作品《農家十二月》的一部分。雖然已到高齡,但梁俊維的創作反而進入“高產巔峰期”,靈感源源不斷。《農家十二月》梁俊維花費精力巨大,終於去年完成,先后歷時數年。

“老啦,還是熬不動了。”梁老先生靠在椅子上,出神地望著門口。門外,正經歷這裡入夏來的第一場雨,地處太行腹地的榆社縣,風一吹就讓人覺得涼意頓生。梁俊維說他年輕的時候,經常做木雕做得忘了時間,早上孩子們去上學了,才知道原來已到早上。

構思選料最花工夫

梁俊維老人手裡有活。此刻,在燈光旁,他的影子布滿了整個雕刻室。老人全神貫注,刀也忽快忽慢,他沉浸在木雕的世界裡,如同武俠小說裡盤腿坐定的老宗師,在全力攻破修行的最后一道關。

木雕是個功夫活,不同於泥塑等藝術,一刀不慎,很可能前功盡棄,木料廢掉。每一次出刀、打磨,都要小心翼翼。

手中的這個木人,在一刀刀的雕刻下,慢慢有了輪廓。頭巾旁的垂發,背上的紋路,手上的青筋,都慢慢顯現了出來。前面的桌上,已經擺滿了七八個這樣造型各異的人。他們有的手拿鋸子正在磨木料,有的拿著錘子正在捯飭廢材,或俏皮或嚴肅,形態或蹲或立,桌上遠處的亭子旁,匠人們有的在對話,有的在擦汗,好一片生活景象。這便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半成品了。

一件木雕作品的成形,要經過構思(圖③)、選料(圖④)、出坯(圖⑤)、修細(圖⑥)、打磨(圖⑦)、上光、組裝7道工序。萬事開頭難,梁俊維介紹,構思是最難的,剛開始要把整個框架搭起來。還有選料,山西大部分是核桃木,這種木料雖然好找,但是韌度上不如南方紅木,而且料面最好光滑平順,這樣的木頭挺難找。

精美木雕寄托思念

經常和木頭人打交道,梁俊維其實話不多。說話的時候,也說得很慢。雖然身體沒什麼毛病,視覺、聽力一切正常,但是行動間已不可避免地出現遲緩。

“父親去年得過腦梗,現在身體確實大不如前。”梁小鐵在旁說。

去年3月,梁俊維的大兒子、也是他的得意弟子突發高燒,隨后人事不省。10天之后,梁小鐵的哥哥在重症監護室離世。為此,梁俊維和二兒子花光了20萬元的積蓄,到現在還有2萬多元沒有結清。梁小鐵說這些的時候眼裡閃著淚花,父親得腦梗,就是受哥哥去世的刺激。

說這些的時候,梁俊維老人側對著我們,一聲不吭,只是目光投向遠處的門外。門外,風卷起了樹上的枝條,把窗板敲打得吱吱作響。良久,他回過頭來,指了指櫥窗裡,讓兒媳婦把一件人物木雕拿出來。

這是他大兒子幾年前的作品。雕刻精良、細節豐富,梁俊維盯著手裡的這件雕像,依然沉默著不說話。許久,他遞給了我,“你看看吧,雕得很好。”

離開的時候,梁俊維把我們送了出來。雨下得很大,我勸他趕緊回去,他笑著擺手。車子啟動,倒車鏡裡“太行木雕”的招牌越來越遠,但依稀能看到,梁俊維穿著灰色唐裝的背影,如同一座陳年木雕,依然立在那裡。

小貼士·木雕

木雕為我國五大雕塑傳統(陶、木、石、銅、泥)的組成部分。常用的有楠木、樟木、柏木、黃楊、龍眼木、紅木、梨木、楊木、桑樹根及其他果木。講究刀法和風格,以及利用木料本身自然的特點去尋找材料內在的表現力,因材施藝、 量形取材,加以斧鑿,在藝術上有獨特的趣味。

(責編:杜晨歌(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