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透露:“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銀行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的資金融通,完善跨境金融服務。截至2016年末,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中國銀行業協會也在積極籌建設立倫敦代表處,牽頭籌建的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即將成立。
在中資機構“走出去”的同時,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銀行機構也在不斷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16年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已有20個國家的54家商業銀行在華設立了6家子行、1家財務公司、20家分行以及40家代表處。中資銀行制定多項信貸政策及措施,通過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合理引導信貸投放,提升跨境融資能力和綜合化金融服務,為“走出去”企業跨境貿易提供結算、清算、匯兌等便利性支持,為跨境投資提供財務顧問、並購搭橋、股權融資等投行服務。同時通過跨境投資洽談會的形式,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小企業“請進來”,幫助企業尋找市場空間。
同時,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相繼成立的“一帶一路”研究平台,目前已經達到300家。僅2016年,我國就公派了42個非通用語種的1036人出國學習培訓,填補了9個國內空白語種﹔同時,接受了17萬人來華學習漢語,在沿線國家共有46萬人通過孔子學院、孔子課堂學習漢語。到2016年底,我們已經和“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全部簽訂了政府間文化交流合作協定。(記者歐陽潔、吳儲岐)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