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或創年內最大跌幅,對中國利大於弊?

何子章 宋曼 李曉飛

2017年05月10日10:34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油價或創年內最大跌幅,對中國利大於弊?

國策說

  上周,國際油價連續暴跌,完全抹去2016年11月30日OPEC達成減產協議以來的漲幅,創下多月新低。對許多人來說,便宜的油價是一件好事。然而面對“斷崖式下跌”的油價,有人稱中國是最大贏家,有人說要防患於未然。誰啟動了國際油價的暴跌?這究竟對中國影響幾何?國策君為您來解析一番。

  油價為何暴跌?

  A、OPEC會議召開在即,打壓油價向各國施壓

  本月是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5月25日,OPEC會議就將召開,屆時將討論確定OPEC減產協議是否延長。實際上,每次OPEC會議召開之前,都會出現油價下跌,去年11月與今年的情況類似,會議前打壓油價,以迫使各國在減產問題上達成共識,這已是近年來的慣例。

圖片1

  上周四俄羅斯政府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尚未決定是否延長原油減產協議,當日油價立刻暴跌5%,可見市場對於各國表態是相當敏感。

  B、OPEC成員國減產VS美國增產,原油庫存依然居高位

  除了時間節點的特殊性影響了市場預期外,決定商品價格的核心依然是供求關系。

  成員國減產VS美國增產

  從供給側的角度看,去年11月,OPEC國家達成減產協議,並在月底討論是否延長協議。與此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其他產油國正在持續推高產量,導致全球原油庫存依然處於高位,油價下行壓力較大。

圖片2

圖片3

  盡管OPEC成員國正在盡力減產,力圖緩解國際原油市場高庫存的狀況,但其競爭對手——美國頁岩油則正在加快恢復生產,加上利比亞、尼日利亞這兩個被豁免減產的OPEC產油國在近日分別宣布產量升至76萬桶/日和200萬桶/日,存量和產量的持續高漲對國際油價繼續施加下行壓力。

圖片4

圖片5

圖片6

  C、經濟下行,國際原油需求下降

  在需求側,全球經濟下行,國際市場低迷,美國作為全球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國家,約佔全球需求總量的25%,但今年2月,美國總石油需求同比下降2.5%,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隨著經濟進入轉型期,原油需求量也出現下跌。

圖片7

  油價下跌對中國利大於弊?

  A、“囤油”好時機

  目前我國9大原油儲備基地的原油儲備隻有3325萬噸,這對於我們全年有將近三億噸左右的汽柴油消費少了一些。

圖片8

  中國原油儲備目前不足40天(以日進口量計),而國際能源署設定的儲備安全線為90天,中國原油儲備遠低於安全線。

圖片9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總體上說,我國作為一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顯著降低了中國的進口成本,這無疑是件好事。

  石油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油價下跌,意味著運輸費也要跟著下跌,特別是能帶動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價格回落。

  油價下跌除了降低生產成本之外,也意味著增加原油儲備的時機到來。

  金銀島資訊副總裁兼石油經濟首席研究員鐘健則建議,低油價是暫時的,五十美元相對就是一個低油價,今后油價還要繼續趨升,這才符合無論是中東產油國還是美國的利益。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相對低油價的時間,適當的增加我國的原油儲備。

  B、油價下跌也是把雙刃劍

  不過且慢高興,油價下跌,未必都是好事。油價下跌對不同行業也存在不同影響,“比如說油氣上游行業,價格越低,利潤也就越低,造成造成價格傳導影響整個產業體系。”牛犁說。

  對於石油的競品天然氣來說,油價走低,隨之而來的就是天然氣發展受阻。除此之外,初級品出口市場很多國家本身就是中國基建和其他商品出口的重要市場,東道國償付能力受到影響,對中國基建出海造成一定阻礙。(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國策說工作室 何子章 宋曼 李曉飛)

  數據整理:龐曼盈(實習)、王亮(實習)

  設計:李娜(實習)、董金慧(實習)、侯南菁(實習)

(責編: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