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富:不忘初心的“生命衛士”
這是一個一線醫務人員堅守崗位,砥礪創新,為患者生命保駕護航的故事。
從醫30年,收治病人10余萬例,義診萬余人次。卻“從未造成1起醫療事故,從未收過一個病人紅包,從未使用過一支促銷藥,從未接到過1位病人投訴”。創造了10余萬例手術麻醉無死亡、1萬例疼痛微創手術無意外的醫學奇跡。他的事跡曾被載入《人民楷模》、《共和國脊梁》,中國郵政總局曾以他的肖像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以資宣傳和紀念。
他就是信陽市中心醫院現任副院長、全國勞動模范吳成富。今年12月,在“感動中原”組委會公示名單中,吳成富提名2015“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選人。
扎根基層 不忘初心
1986年,剛從河南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吳成富被分配到信陽市中心醫院麻醉科,當時科內醫療設備匱乏,麻醉師奇缺,專業技術落后,加之麻醉工作勞動強度大,風險高,分配來的大學生都相繼離開。
但在吳成富看來,麻醉事關病人生命安全和手術成敗,不能出現一丁點兒閃失。“不但要留下來干,而且還要干好。”
憑借著這股“心氣”,年輕的吳成富白天接手術,晚上熬夜做研究,並將新知識、新技術及時運用到麻醉實踐中。就這樣,一干就是30年。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初出茅廬的“醫學生”不僅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努力,為院裡帶出一支國內一流的麻醉隊伍,而且在國內率先提出創建疼痛科,收治疼痛病人。他個人也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河南省勞動模范”、“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殊榮,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30年的時間裡,在別人“避而遠之”的平凡崗位上一步步成長為遠近聞名的“專家能手”,靠的是什麼?
“我從醫的那一刻起就立志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要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吳成富說,他看不得病人痛苦的表情和病人家屬焦慮的眼神,看不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敢為人先 與“疼痛”結緣
30年前,“疼痛”在我國醫學界還隻被認為是疾病的症狀之一,並未成立獨立學科,常常出現“小痛科科看,大痛無人管”的局面。而信陽市中心醫院的疼痛科的設立比國家衛生部要求成立疼痛科還要早上20年,這得益於吳成富當年的大膽提議和堅持。
當時,剛入職不久的吳成富就細心地發現,許多患者被各種疼痛折磨卻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於是便產生了為病人進行疼痛診療的想法。在查閱大量文獻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后,吳成富征得了院領導同意,在普外科診斷桌上立了一個硬紙殼——“疼痛病診療處”。
而吳成富的這一做法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同事們的普遍認可。由於沒有處方權,吳成富的處方還需要外科醫生簽字,常有同事取笑他:“你一個搞麻醉的會看什麼病,別在這出風頭了。”甚至有人把他的診療牌扔進垃圾箱。
而吳成富卻不以為然,堅持在“疼痛病診療處”設立初期最困難的時候,和別的醫生共用一張診斷桌,在走廊上加床治療病人,窩在不到兩平方米的簡陋儲藏室裡作業,使一例例常見的頭面頸肩四肢腰腿痛、神經痛、癌痛等疾病得到了專業化治療。
吳成福的堅持和不斷進步,也慢慢得到院裡領導和身邊同事的認可。1987年,他牽頭創建了河南省第一家疼痛科,成為當時信陽市乃至河南省疼痛科創始人,他提出的將生物醫學、介入醫學、三氧溶解術、射頻消融技術等用於疼痛治療中,填補了河南省疼痛治療的多項空白,在省內醫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如今,信陽市中心醫院疼痛科學科已發展河南省重點專科,全國疼痛臨床培訓定點醫院,並申報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無論是規模、開放床位、技術水平、設備硬件等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先后使10余萬名疼痛病人重返工作崗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