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困境兒童,政府該做什麼(民生視線)

王漢超 蘇逸飛

2017年04月07日08: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救助困境兒童,政府該做什麼(民生視線)

  尹志燁繪(新華社發)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加強城鄉困境兒童保障”。“困境兒童”包括哪些孩子?他們的生存現狀如何?加強對他們的保障,各部門有哪些職責和具體措施?會不會出現九龍治水的問題?目前的頂層設計能否有效彌補制度“盲區”?全社會如何協同發力?

  日前,我們的記者走進了河南部分“救助困境兒童”試點縣,從他們的一線實踐中,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編 者

  頂層設計:

  從孤兒到困境兒童,范圍擴展影響著數百萬人的人生走向

  七八年前,小女孩“粉春”從沿街乞討的三輪車上獲救,被送進福利院。她屬於河南洛寧縣救助的第一批“困境兒童”。那年,她和福利院大大小小幾十名智力正常的孩子一起,進入小學一年級讀書。

  今年3月底,在洛寧縣郊區,一個瘦瘦的男孩在余庄小學足球場上穿插奔跑。他被救助前,母親智力缺陷,父親常年外出務工。救助,使他從一個翻牆盜竊的“問題少年”成了這支小球隊的主力。而“小粉春”今年已經亭亭玉立,被大洋彼岸一個愛心家庭收養。縣民政局剛收到她寄來的近照,女孩滿臉陽光。

  1999年,“困境兒童”概念在論文中首被提及,2006年被納入政府文件,2013年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出現。同年,民政部在江蘇昆山、浙江海寧、廣東深圳、河南洛寧率先設試點開展幫扶。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這項工作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困境兒童的境遇得到了全社會更多的重視,一些省份為此配發了具體的實施意見。救助困境兒童,成為一項“國家行動”。

  福利保障的范圍從孤兒擴展到困境兒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2010年底,隨著《關於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下發,對孤兒和艾滋病兒童的保障工作開始制度化——從中央到縣四級撥款,孤兒每月可以領到不低於600元的生活費。

  但在“孤兒”概念所劃定的范疇之外,還有大量不容易被關注卻需要施以援手才能走出困境的孩子:有的是撫養人沒有勞動能力、生活來源,缺乏基本的撫養能力﹔有的患重大疾病、嚴重殘疾,需要醫療、康復、護理﹔有的家庭極度貧困,有的監護缺失,監護不當甚至傷害兒童,如打拐解救的兒童,服刑人員的子女,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子女,受虐待、被棄養的孩子等等。

  簡單來說,困境兒童涵蓋了流浪兒童和貧困兒童,他們又與留守兒童的群體有所重疊,另外還有殘疾兒童、重病兒童、困難家庭兒童等,也各有重合和疊加。這些失去保護的孩子,生存境況令人憂心,近幾年間,就發生過孩子在家中餓死,流浪兒悶死於垃圾箱等惡性案件。

  “國務院意見的印發,標志著我國受保障特殊兒童的范圍由棄嬰、孤兒向困境兒童拓展,范圍更廣﹔保障的內容由基本生活、基本生存向教育、醫療、救護、康復、服務等拓展,更為全面。”河南省民政廳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李經宇介紹,此前對各類困境兒童的有針對性的幫扶政策一直都有,但分散在多個領域條口,新的政策使“困境兒童”成為一項單列的工作,更像是一次整合集納,使其重要性更突出,幫扶力量更集中。

  關注困境兒童,除了保障基本的生活所需,還要提供疾病、安全、教育、情感等多方面的扶助。李經宇介紹,近幾年的救助幫扶,已經由過去的吃飽穿暖,擴展到物質、精神等更多層面。從范圍劃定到標准調整,進行精准識別和分類幫扶的趨勢非常明顯。

  “就我國的人口規模而言,保障政策每一次微調范圍和標准,都影響著許多人的人生走向。”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彭華民教授介紹,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民政部估算全國困境兒童約數百萬人。而在河南省,除近4萬名在冊孤兒,全省各類困境兒童還有24萬多人。其中,重病重殘兒童就有6.6萬人,貧困家庭兒童多達7.1萬人。

  基層推進:

  整合部門職能,提供專業、精准幫扶

  困境兒童救助工作涉及20多個部門,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如果各部門自管一塊,會導致銜接不暢、出現“盲區”。

  例如,義務教育階段的歸教育口管,困境家庭的低保歸民政口,就醫歸衛生口,康復照料歸福利院,流浪或暫時失依歸收容,技能培訓要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申報資金要到財政部門。另外還有工會、團委、司法、公安、農業、殘聯、婦聯等都有各自的職能。

  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幫扶救助體系和工作網絡,要求部門協作聯動形成機制,由民政、婦兒工委牽頭,綜合協調、指導督促,“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在這份意見中,也提出了“家庭盡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類保障”的基本原則。

  在民政部的推動下,繼洛寧之后,河南的漯河、鞏義、林州、濟源、駐馬店等相繼被納入全國試點,為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全面鋪開夯實了基礎。根據國務院意見,河南省《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於4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份意見強化了分散職能的整合,明確將孤兒保障制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臨時救助制度進行銜接。

  河南前期的試點工作為現階段的全面推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洛寧,由縣委書記任組長,民政、衛生、教育、殘聯等單位負責人任成員,常設辦公室,開聯席會議跨部門解決問題。對救助對象、時間、內容、方式、標准及部門職責、監管措施等做出了明確規定,他們提出的助養、助困、助醫、助學、助業“五位一體”救助模式,被民政部在全國推廣。

  在89萬人口的河南葉縣,僅民政對象就達5.2萬人。經過詳細排查建檔,統計困境兒童近3000名。該縣探索建立了“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兒童福利指導站—兒童福利服務點”縣鄉村三級網絡,並被確定為河南省唯一“百縣千村”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工作試點縣。

  令葉縣民政局局長董會強欣慰的是,過去的兩年中,凡是項目進駐的村庄,再也沒有發生過一起兒童傷亡或其他惡性事件。

  漯河臨颍縣2014年以來對3個鄉50個村的兒童狀況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個人信息檔案,詳細記錄所有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行為、家庭等基本情況,並引進“零分貝”網絡平台,完善了各個子系統的信息錄入。在此基礎上,漯河探索了以“政府購買服務”來幫扶困境兒童的方式。依托信息化平台,為困境兒童提供專業、精准的服務。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務輸出大省,底子薄,負擔重,在全國有代表性。”河南省民政廳廳長鮑常勇認為,做好困境兒童救助,關鍵要可持續、可推廣,靠的不是朝夕之功,隻能強化基層政府部門職責,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這些家庭來克服困難,保障困境兒童享受社會的關愛。”河南省省長陳潤兒說。

  久久為功:

  上有政策支持,下有平台聚力,讓困境兒童生活多些“暖色”

  調研中,河南探索設立的“兒童之家”和“兒童福利主任”引人關注。

  在洛寧縣余庄村,兒童福利主任郭惠的本職是教師。和孩子們尤其是困境兒童的長期相處,讓她從過去的教學任務中放開眼界,開始關注兒童心理和人格的發展。擔任“福利主任”后,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份事業中。眾多的家長在“兒童之家”這個平台的微信群裡十分活躍,交流困境兒童學習、生活信息,建言獻策。

  在葉縣的一個村庄,“兒童之家”配建在村委會的院子裡。孩子們跟著廣場音樂和老人們一起跳舞、嬉戲。年輕媽媽李煥珍講,她家經濟條件還算不錯,但也熱衷到“兒童之家”來,因為孩子們有玩伴,家長們有社交。哪個孩子要幫助,福利主任帶著一招呼,家長們就動起來。“大家都有愛心,有平台就好行動,雪球越滾越大。”

  福利主任的構成,多是村兩委成員,有教師,也有普通群眾。這份工作對他們物質上的補助並不高,“經常裹不住電話費”,干這活兒全憑一副熱心腸。但天長日久,這些人在村民中威信日增。在洛寧,普通群眾任兒童福利主任,一段時間后很多被選成了村干部。

  他們是真正的“最后一公裡”,孩子沉默,由他們代言﹔孩子弱小,由他們守護。下情靠他們上達,溫暖靠他們傳導。

  根據計劃,河南將在90%以上的城鄉社區建設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的“兒童之家”。兒童福利主任則負責做好“兒童之家”的管理和運行,包括對轄區內的兒童及家庭進行入戶調查、登記建檔,做好留守兒童的上報,並幫助困境兒童申請救助。

  目前,河南已建成140余個“兒童之家”,今年將達到500個左右。漯河和葉縣民政部門都表示,今年准備把“兒童之家”全面鋪開。

  然而,相比河南全省的4萬余村庄,每一步普適的舉措,乘以基數,都顯得任重而道遠。

  資金仍然是最現實的制約。河南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副處長童金璽表示,洛寧、葉縣和臨颍兒童福利主任的補貼都主要依靠縣財政撥款。“葉縣首批12位兒童福利主任的補貼每人每月1000元,額度適中﹔但洛寧200元,臨颍100元,都顯得太少。這基本相當於義務付出,應該妥善考慮資金來源以求長效。”

  洛寧縣民政局救災和福利辦主任張龍濤認為,人員隊伍專業水平不夠也是一個極大的制約。“洛寧的兒童福利主任基本都是兼職,而且相當一部分年齡偏大,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偏低。我們迫切需要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希望有關部門能給出相應的人才激勵計劃。”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傅昌波表示,國務院意見的印發是我國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長足進步。但困境兒童國家保障制度的執行力度仍然不夠,送達力差,資金配套、專業化隊伍、部門職責定位等問題直接制約工作推進。“救助困境兒童,亟須形成合力,久久為功,讓困境兒童的生活裡多一些‘暖色’。”

(責編:田甜(實習生)、曹昆)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