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贈默克爾“魯班鎖”深意何在?

人民網記者 楊芳

2017年02月26日13:09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兩年多前訪德期間,李克強將一把6根鋁合金條組成的橘紅色的“魯班鎖”贈給默克爾。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這位政壇“鐵娘子”顯然對這件神秘禮物愛不釋手。

如今,這件同款“魯班鎖”就擺在李志仁家的電視機上。不同的是未經氧化上色。2014年,正在中德天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李志仁,與同學在學校實訓車間花了8小時,制作出了這份“國禮”。

“解開‘魯班鎖’是解決一道難題,相信中德之間的合作能不斷創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難題。”2014年10月10日,李克強在德國出席第七屆中德經濟合作論壇時將這把鎖贈送給默克爾。

事實上,李克強精心選擇“魯班鎖”贈送默克爾還有另一層“深意”:魯班被譽為中國工匠鼻祖,而“德國制造”則堪稱現代世界制造業標杆,其中寄寓著全球最大制造國與最精良制造國深度合作的含義。在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看來,“魯班鎖”代表的是一種“工匠精神”,而“德國制造”的精髓正是“工匠精神”。“中國制造”要實現轉型升級、由大變強,弘揚“工匠精神”是核心要義之一。

贈送默克爾“魯班鎖”只是一個隱喻。2016年首次正式將“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總理宣言:“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隨之,“工匠精神”一語風行,成為2016年十大流行語之一。

李克強曾在國務院常務會上講過一個故事:10多年前他到歐洲訪問考察,在一家企業參觀時得知,一位技術工人澆出來的金屬棒,“精密機器都沒他做得好”。因而這位工人的年薪,“比企業負責人都高!”

“我們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高級技工。”總理說。這天常務會的議題之一是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提高中國制造和中國裝備的市場競爭力。

“工匠也可以成為大師!”李志仁一直記得總理說過的這句話。這個來自農村沒考上普通高校的小伙子,抱著“有技術就不會挨餓”的朴素想法,選擇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他在一家外企擔任服務工程師。“我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說。

李志仁的母校,如今已從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國內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魯班鎖”等工件制作被列為該校的教學內容之一。

“工匠精神”不僅擔負著重塑中國制造業筋骨的重任,也被李克強寄望為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抓手。國務院去年以來接連發文,要求以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等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同時部署以先進標准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消費品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我們不光要提升工業裝備,做強重工業行業,同時要更加重視那些看起來很‘零碎’的小東西,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大眾消費品,提升‘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總理的這番話直接點題他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的用心所在——推動“中國制造”經歷一場“品質革命”。

“我們以后都要靠手藝吃飯,但這手藝不單是加工和模仿,而是要不斷創新,每一道工序都更加精益求精。”李志仁說,“不僅學會制作‘魯班鎖’,更重要的是要從魯班這位祖師爺那裡汲取‘工匠精神’。”

(責編:王吉全、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