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口岸進口肉類猛增 生鮮通關僅需半天

2017年01月25日19:18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人民網寧波1月25日電 剛剛過去的2016年,寧波口岸進口肉類猛增,共完成進口肉類檢驗檢疫2240批次,60789噸,貨值1287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4%,150%,119%。

  春節前夕,位於北侖霞浦現代國際物流園區內的寧波港冷鏈產品交易市場一派熱鬧景象,來自多個國家的客商為自己的產品吆喝。澳大利亞等國的牛羊肉,波蘭的豬肉、北大西洋的甜蝦、鱈魚,德國啤酒,東南亞水果……這些“高大上”的洋貨,越來越多地從這裡登陸,成為百姓的盤中餐。去年5月,由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投資的冷鏈產品交易市場正式開業,成為浙江省首家冷鏈產品綜合性交易市場。

  在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一輛冷藏車緊緊貼住冷庫的接駁口在開箱受檢。冷庫內,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身著棉衣,對這車澳大利亞進口牛肉實行聯合查驗。巨大的冷庫中,堆放著來自各國的進口生鮮食品以及酒類等。鏟車往來穿梭,將本土的凍品海鮮送到冷藏車上,再裝船出口。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8萬立方米的冷庫,按照國際高標准打造,可容納1700個標准冷櫃,並配套建設了5000平方米的查驗區、5000平方米左右的堆場,可與所有類型的冷藏車“無縫對接”。目前,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現場辦公、駐點辦公,冷鏈物流中心將成為寧波口岸“一站式”通關的試點,實現與港區的直通直放和檢關聯合查驗。進口食品隨船靠岸后,冷箱直接拉進中心,隻需一次開箱就能完成查驗手續。

  按照過去的模式,冷鏈集裝箱運抵后,查驗、完稅等流程都是暴露在常溫的環境中,檢驗檢疫和海關查驗需要開箱兩次,箱內食品很容易變質。

  “現在全程在封閉、低溫環境下進行,保持冷鏈條件不斷鏈,生鮮通關時間最快隻需半天,保障了生鮮食品品質。”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人員說。

  為確保流入國內市場的進口肉品質安全可靠,寧波檢驗檢疫局從肉類進口資質審核到現場查驗,實驗室檢測到產品流向,都實施了嚴密的監管。2016年,寧波局共退運或銷毀不合格肉類6批次,共計52.842噸,貨值95584.76美元。

  據介紹,北侖具備發展冷鏈物流獨特的區位優勢,一是港口資源豐富,海、陸、空交通網絡高效快捷,貨物可以順暢地從口岸輻射到整個長三角乃至中西部省份。二是港龍倉儲之前已有10余年的冷鏈物流經營基礎,多方資源整合可以帶來效率提升和物流成本的降低。

  寧波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介紹,三大因素共同促進了寧波口岸進口肉類快速增長。一是市場肉類需求不斷增加,據統計,近年來,我國肉類需求年均增長2.43%,加之國內畜牧集約化養殖程度較國外偏低,養殖成本高,形成價格差。二是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太古冷鏈、寧波遠東冷藏公司、梅山保稅港區藍雪進口肉類查驗場等逐步在寧波港口投入使用,冷鏈物流建設不斷完善,為進口肉類快速增長提供了硬件保障。三是檢驗檢疫部門不斷推進貿易便利化相關舉措,良好的通關環境助推進口肉類快速增長。(陳怡、萬勇)

(責編:王吉全、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