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觀察:互聯網尋親,讓團圓的腳步更近

2017年01月04日12:02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大數據觀察:互聯網尋親,讓團圓的腳步更近

1

數據來源: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各地人民法院網站制圖:沈亦伶

  在手機上多看了一眼,也許你就能幫助一個家庭團圓。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團圓”上線半年多來,邁出了“互聯網+尋親”的探索之路。尋找失蹤兒童不再是警方的單打獨斗,而是借助億萬網民的力量一起尋找。如今,“團圓”已經幫助500多個家庭重歸團圓。在大數據時代,失蹤兒童的回家路將更通暢。

  1月2日18點,雖還是假日,家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北楊寨鄉的武先生卻怎麼也輕鬆不下來。原來,他3歲多的兒子武佳祥在玩耍時走失了。

  每年我國有不少孩子由於被拐或者迷路等原因失蹤,寶貝的回家路曾經曲折漫長。數字時代下,“互聯網+尋親”能否讓團圓的腳步更近些?

  不久前,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二期正式上線,新增了百度、今日頭條、支付寶、騰訊QQ、滴滴出行等多家新媒體和移動應用,進一步擴大平台信息發布渠道和范圍,幾乎覆蓋我國全部城市、所有移動用戶。

  這個被稱為“團圓”系統2.0的推送平台,寄予了讓孩子早點回家的美好寓意。

  短短幾秒鐘,上百公裡范圍內,每個裝有移動應用的人都會收到彈窗提醒

  1月2日晚,宿州當地派出所接到武先生的報警后,走訪四周商戶、調閱監控、出動全所警力展開搜尋﹔與此同時,另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網上同步展開:警方確認信息后,將失蹤兒童的信息和照片上傳到“團圓”APP,公安部兒童失蹤緊急發布平台新浪微博、高德地圖等10多家新媒體平台進行精准推送。

  3個多小時后,當晚22時20分許,警方在一家浴池的雜物堆放處找到了熟睡的武佳祥。原來,是孩子玩累了,鑽到雜物間的篷布下睡著了。

  “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是兒童失蹤信息發布的權威渠道。”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建峰介紹,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隻要明確兒童失蹤的事實,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后,民警就可以發布失蹤兒童的詳細信息。失蹤兒童信息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等移動應用向社會公眾發布,並且實現實時精准自動推送到兒童失蹤地周邊的相關人群。

  尋找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以丟失地點為圓心,兒童失蹤時間1小時內,推送半徑為100公裡﹔2小時內,推送半徑200公裡﹔3小時內,推送半徑300公裡﹔超過3小時的,推送半徑500公裡。”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巡視員陳士渠介紹,一旦有兒童失蹤,短短幾秒鐘,上百公裡范圍內,每個裝有移動應用的人都會收到彈窗提醒。

  “團圓系統的作用一是發動群眾提供線索﹔二是震懾犯罪,減少拐賣案件﹔三是引導社會、家庭加強對兒童的教育。”陳建峰介紹,從開展打擊拐賣犯罪專項行動,到建立全國打拐DNA數據庫,從設立實名制打拐微博,到建立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公安機關在打擊拐賣犯罪、幫助失蹤兒童與家人團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找回的失蹤兒童中被拐兒童佔3.67%,離家出走的佔56.82%

  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破獲拐賣兒童案件2237起﹔2014年破獲1460起﹔2015年破獲756起。2013年至2015年,全國破獲拐賣兒童案件數量逐漸減少。然而,打擊查辦拐賣兒童案件的難處仍然不少:涉及的人員多,鏈條長,地域廣,偵查的線索易斷,兒童流向不確定,証據收集不理想。

  “反拐、打拐工作需要群防群治、全民參與和支持。通過一系列信息化手段的創新應用、充分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就是克服這些困難的重要一點。”陳士渠說,發動群眾搜集線索,解決了有些兒童失蹤之后缺乏線索,案件久偵不破的問題。

  為建立兒童失蹤信息發布的權威渠道,發動群眾搜集拐賣犯罪線索,公安部2016年5月15日上線啟動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用於全國各地一線打拐民警即時上報各地兒童失蹤信息。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截至2016年12月15日,公安部兒童失蹤緊急發布平台共發布信息572條,找回兒童533名,兒童找回率為93.18%。其中,解救被拐兒童21名、離家出走兒童325名、迷路走失兒童65名、不幸溺亡40名、不幸遇害23名,其他到同學家、朋友家玩耍未告知家長、債務糾紛、家庭糾紛等原因59名,未找回兒童39名。

  值得關注的是,分析數據可知,在找回的失蹤兒童中,因被拐失蹤的兒童約佔3.67%﹔離家出走的失蹤兒童約佔56.82%,是最重要的兒童失蹤原因﹔因迷路走失的兒童約佔11.36%,佔第二位。離家出走與迷路走失兩者之和大於68%,遠高於拐賣等原因。

  “這要求家長認真履行監護人的責任,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溝通,通過安全教育等方式減少孩子因離家出走、迷路走失、溺水而失蹤的情況。”陳建峰倡議,普通民眾在遇見迷路的兒童時,要多一分愛護和關注,反拐有你,才能讓愛團圓!

  已找回失蹤兒童的相關發布信息如何保護,還需進一步研究

  面對當前蓬勃發展的信息化大潮,尋人行動隻有主動升級觸網,及時搭上信息科技和網絡應用的快車,更充分地發揮出信息科技效能,才能守護好回家之路。

  警方表示,在“團圓”系統發布消息之后,接到了很多熱心群眾的電話,有一些消息給警方提供了偵辦方向,為短時間內解救孩子提供幫助。

  然而,也有民警表示,雖然通過系統及時找到了孩子,避免了孩子在外的風險是一件好事。但是,由於尋找孩子時,孩子的學校、姓名、照片等信息完全曝光,后續也會給學校以及孩子本人產生極大的影響。有家長表示,因為受到過度關注,孩子完全不願意出門了。

  的確,尋找孩子的過程中,發布相關基本信息是必要的,然而,可能造成的隱私泄露以及后續影響,也是值得關注的。陳建峰表示,公安部對於已找到的孩子信息刪除和保護的問題,正在進一步研究解決。

  此外,在對“團圓”系統輿情分析中,網友對“團圓”系統紛紛點贊,同時也希望系統能增加人臉識別等更強大功能,建議將兒童失蹤信息與其它信息區別推送,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等訴求。如何解決和回應好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挑戰,也是“團圓”面臨的問題。

(責編: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