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形勢下,“確定性”成為全球稀缺資源。中國經濟堅持穩中求進,增添世界信心
即將過去的2016年,一個“亂”字成為不少國家盤點一年局勢的關鍵詞,國際形勢受到重重沖擊,“確定性”成為全球稀缺資源。在此背景下,世界對中國改革發展行穩致遠的期待繼續上升。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疑為世界的這份期待進一步增添了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國際觀察人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重要論斷,“穩中求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路透社、美聯社等國際媒體紛紛強調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延續性。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中國堅持穩中求進,將為世界經濟確保“機遇”供給。2016年以來,中國經濟形勢總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和效益提高。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不久前指出,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比所有發達國家貢獻總和高出50%多,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下一步,中國經濟穩定大局、不斷進取,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紅利。以中國經濟當前的體量而言,堅持穩中求進,就將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中國堅持穩中求進,給世界增添急需的“秩序”供給。當前,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逐漸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世界經濟版圖的變革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引領者、國際經濟秩序的建設者。從G20到APEC,中國在全球和地區平台上,致力於推動國際社會共同尋找破解世界經濟低迷的良方,提振全球貿易和投資,積極推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經濟的下一步走得更穩,全球經濟治理就會隨之收獲更多動力。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在評論文章中強調,在國際秩序深刻演變的當下,中國有機會成為“全球治理的守衛者和開放貿易體系的火炬手”。
中國堅持穩中求進,也給世界創造更多“方法”供給。今天,中國發展對世界的影響早已超越數據范疇。未來的發展之中,中國經驗將是世界經驗中最重要和最具創造性的因素之一。“中國領導人明白他們需要做什麼。”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在其著作《與中國打交道》中寫道,“這也正是我對中國的改革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的原因所在。”一段時間以來,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中國概念”已經為世界所熟識,中國發展所堅持的問題導向、底線思維也給各方帶來啟示。中國繼續走穩改革發展之路,無疑能為更多國家解決自己的發展問題提供重要參考。
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秘魯總統庫琴斯基曾說道:“中國發展代表著世界的未來。”這句話提綱挈領,也是當今世界對中國發展之信心與期待的寫照。中國穩步行進在實現奮斗目標的征程上,為各國帶來更多合作機遇,為世界經濟復蘇貢獻更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19日 03 版)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