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23日,李克強總理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說,“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2月14日,《咬文嚼字》雜志發布了“2016年十大流行語”,其中“工匠精神”和“洪荒之力”、“供給側”、“葛優躺”、“藍瘦,香菇”等從上百個候選語中脫穎而出,入選本年度十大流行語。
評委會還對“工匠精神”一詞的流行做出如下分析: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制造行業的熱詞。
不止是“兩會”,梳理李克強這一年來的會議、考察和批示,你會發現,“工匠精神”已成為總理使用的高頻詞。
在歷來被視為“政策風向標”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先后兩次部署消費品標准和質量提升,強調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李克強說,“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創新,其中關鍵是以客戶為中心。對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座談會所作的批示時,李克強強調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
總理大力倡導“工匠精神”,旨在推動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他強調:“要用消費品質量標准的提升,倒逼‘中國制造’全產業鏈升級。”
在總理的力推下,“工匠精神”不僅成為紅遍大江南北的熱詞,更帶來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大禮包。今年4月,國務院批准發布《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要求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以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等公眾普遍關注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9月中旬,國務院又批准發布了《消費品標准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部署以先進標准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消費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我們不光要提升工業裝備,做強重化工,同時要更加重視那些看起來很‘零碎’的小東西,推出更多適銷對路的大眾消費品,拉動‘消費’這個最終需求。”李克強總理的這番話透露出他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的用心所在。
流行語如同一個國家的“口頭禪”,折射出社會經濟發展的變遷。曾幾何時,“山寨”、“水貨”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如今,“工匠精神”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熱門。小眾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意外走紅,很多分析就認為,這是“工匠精神”與都市年輕人如知己相逢。用戶數以億計的電商平台也推出了“中國質造”頻道,專賣體現“工匠精神”的品質國貨。
李克強總理之所以對“工匠精神”如此看重,背后是要推動“中國制造”完成一場“品質革命”,確保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