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韓章雲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環境保護部15日在北京發布消息說,16日至21日,中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發生一次大范圍重污染天氣,23個城市空氣質量可能連續4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將達到空氣污染最高級別預警響應標准。這也將是今年入冬以來中國出現的持續時間最長、污染程度最嚴重的一次大范圍空氣污染過程。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同京津冀及周邊省級環境監測中心發布預報,預計16日至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發生一次大范圍重污染天氣。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鄲、廊坊、衡水、唐山、滄州市,山西省太原、臨汾、晉中、運城市,山東省德州、聊城、菏澤市,河南省鄭州、濮陽、新鄉、安陽、焦作、鶴壁市等23個城市空氣質量可能連續4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現2天以上的嚴重污染。河南省開封市,山西省呂梁、長治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濟寧、泰安、萊蕪、濱州市等9個城市空氣質量可能連續3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現1天嚴重污染。
環境保護部官員表示,本次空氣重污染過程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重。其中中國有23個城市空氣質量可能連續4天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達到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級別,9個城市達到啟動空氣污染橙色預警級別。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對記者表示,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函,要求各地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預警,切實落實各項減排措施,緩解重污染天氣影響,最大限度保障民眾健康。
環境保護部官員表示,將派出13個督查組對各地重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嚴厲打擊企業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加大重點企業及燃煤設施的監督檢查力度,落實機動車限行等措施,保障各項應對措施落實到位。同時,提醒公眾做好健康防護措施,呼吁全社會共同行動,減少污染排放。
今年12月份以來,京津冀等地空氣污染過程頻發,分析原因,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對記者表示,今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明顯偏弱。如京津冀地區濕度明顯偏高,地面風速明顯偏小,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尤其是進入12月以來,冷空氣活動強度弱、頻率低,大氣污染擴散能力降低。預計本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北方地區將有一次大范圍天氣回暖過程,氣溫回升幅度較大,預報顯示中國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出現一次持續性的空氣重污染過程。(完)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