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真 資料圖
人民日報版面截圖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12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第四版配圖轉發新華社文章——《知名愛國台胞陳映真逝世》。知名愛國台胞陳映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1月22日14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文章介紹,陳映真先生病重期間及逝世后,俞正聲、劉延東、孫春蘭、杜青林、林文漪等中央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11月30日表示,陳映真先生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台灣同胞的杰出代表,著名文學家,台灣愛國統一陣營的杰出領袖和理論家。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謹致沉痛悼念。馬曉光指出,陳映真先生矢志不渝追求國家統一,創作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和文藝評論,頌揚台灣同胞的愛國愛鄉傳統,揭露“台獨”的荒謬與危害,呼吁台灣同胞投身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他的崇高信念和光輝人格將激勵兩岸同胞繼續前進。
《人民日報》轉發的文章介紹,陳映真先生,1937年11月生於台灣苗栗,青少年時代就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追求祖國統一的理想,大學時期開始文學創作,曾因反抗台灣當局獨裁專制被監禁。獲釋后,義無反顧投身愛國統一運動,長期堅守台灣文化陣地,創辦《人間》雜志等進步刊物,創作大量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文章,頌揚台灣同胞的愛國愛鄉傳統,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反對獨裁專制,揭露“台獨”的荒謬與危害,感召許多台灣同胞走上追求祖國統一的道路。1988年參與創建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並出任主席。2006年定居祖國大陸。受聘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另據中新社報道,12月1日上午,陳映真的親人、好友和兩岸數百位各界人士,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為他舉行送別會。文中寫道,有人評價陳映真先生的離世是“橙紅的早星隕落”。作為忠誠的愛國主義者、台灣愛國統一陣營的杰出領袖和理論家,陳映真先生的一生可以說崎嶇而光輝。
1968年,陳映真因從事反抗獨裁專制的進步活動,被台灣當局判處十年徒刑。直到1975年獲得特赦,才得以重回社會。出獄后,陳映真開始創作大量的文學作品,撰寫思想理論文章,以筆為旗,感召人們追求進步,同時繼承並發揚台灣鄉土文學的光榮傳統。另一方面,他更義無反顧地投身愛國統一運動,並身體力行,成為台灣愛國統一陣營的重要領袖。
陳映真先生的作品在海峽兩岸皆頗具影響力,《我的弟弟康雄》《將軍族》《唐倩的喜劇》《忠孝公園》等,頌揚台灣同胞光榮的愛國愛鄉傳統,批判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喚醒、感召著許多台灣同胞走上追求祖國統一的道路。他於1985年創辦的《人間》雜志,更在當時的台灣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雜志提倡“相信、希望、愛和感動”的理念,宣傳祖國統一,反對兩岸分離,成為關懷在台灣白色恐怖中受害的弱勢群體、同“台獨”勢力堅決斗爭的重要陣地。
基於陳映真卓越的文學成就和社會影響,2010年開始,中國作家協會先后兩次聘請陳映真為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中國作協新聞發言人陳崎嶸曾就此事發表觀點,認為陳映真擔任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對兩岸文學以及兩岸作家的交流可謂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能夠起到積極的示范引導作用,對兩岸作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起到促進作用。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