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受訪大學生表示上大學就意味著獨立

張力友

2016年11月14日08: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50.7%受訪大學生表示上大學就意味著獨立

大學是學子們走向社會的過渡期,那麼上大學就意味著獨立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上大學就意味著獨立,28.8%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家長完全放手,64.5%的受訪大學生則希望家長適時給予幫助。

3年前,來自寧夏的考生陳丹,獨自坐上火車來到塔裡木大學報到,拉開了她大學生活的序幕。大學期間,在學習、交友等方面,父母基本不干涉陳丹的選擇。她有著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不用家長監督。

事實上,陳丹從小就很獨立。在陳丹小的時候,母親潘彩雲因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照顧她,“一不小心發現孩子那麼小就已經很獨立了,其實挺心疼的”。潘彩雲說,不過長大點,陳丹可以獨立做很多事,不用父母操心,“我感到很欣慰”。

調查中,50.7%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上大學就意味著獨立,31.1%的受訪大學生持相反觀點,表示不好說的佔18.2%。

在北京印刷學院研究生王海(化名)看來,上大學意味著要開始獨立,而不是大學生已經能夠獨立。“剛剛進入大學需要適應,不同的人適應期是不同的”。

調查顯示,上大學后,28.8%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家長完全放手,64.5%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家長適時給予幫助,“希望還像以前一樣管我”的受訪大學生僅佔4.2%。

進一步調查發現,現實中,受訪大學生主要在生活(64.0%)、交友(57.4%)和學習(51.1%)上實現了獨立。其他方面還包括:興趣愛好(40.7%)、消費(39.1%)、戀愛(36.3%)。此外,能自主選擇未來職業和實現經濟獨立的受訪大學生則相對較少,都佔30.4%。

貴州師范學院本科生張磊從大三開始就實現了經濟獨立。大三上學期開始,他先后做了分期代理、周末輔導等多份兼職,每個周末都安排得滿滿的,平均每月能掙3500元,完全夠日常的花銷。“我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比較少,但我通過兼職,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也對今后工作幫助很大”。

為了實現經濟獨立,不少大學生像張磊一樣通過兼職賺取生活費,王海卻不贊成這種做法。大學期間,他基本沒有做過兼職,“有的同學可能覺得兼職是讓自己盡快獨立的方法,特別是在經濟層面。其實不然,學習才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

“學習不好,叫家長”恐怕是不少人的“童年噩夢”,這是否還適用於大學生?通過調查,52.5%的受訪大學生部分贊成“大學生一旦挂科,學校就要通知家長或叫家長”的做法,此外,表示完成贊成和完全不贊成的受訪大學生分別佔10.8%和30.2%。

“學生討厭的並不是‘叫家長’本身,而是‘叫家長’的這種慣性做法。”王海認為,大學應該有別於高中的管理機制,如果把高中的管理模式套用於大學,一定會適得其反。“學校應該改變思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畢竟走向社會的時候,如果你出錯,領導可能會扣你工資或者直接讓你走人,並不會‘叫家長’。”王海說。

陳丹則認為,“挂科叫家長”的做法不能全盤否定,因為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建議老師每年都能與家長進行一次溝通交流”。(記者 張力友)

(責編:曹譽峰(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