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半年兩次談網絡“技術”一詞被提86次

李警銳 曹譽峰

2016年10月12日09:35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9日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加快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習近平總書記六個“加快”的要求,以技術和治理為兩翼,進一步勾勒出日漸豐盈的網絡強國之夢。

在今年的4月19日,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了網信事業的地位和作用。在公開發表的長達11000余字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闡釋了核心技術、網絡安全、人才建設等為構筑網信事業的基石作用,對網絡信息化發展提綱挈領。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習近平始終心系網信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結合中國國情及全球發展新形勢,多次就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表重要講話,據不完全統計,公開講話和文章中與網信相關的詞匯出現頻率超過400次。在近半年裡,習近平專門就網絡信息工作兩次發表重要講話足見總書記的重視程度。

變化與傳承,折射著習近平對建設網絡強國的新理念、新部署。

創新驅動中國由跟跑變領跑

“技術”一詞被提86次

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在習近平看來,搶佔發展網信事業先機,努力實現“彎道超車”至關重要。

習近平說,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他希望利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機、條件,發展新的生產力、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回首既往,每一次的技術進步都勢不可擋。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基石。在9日的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指出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4月的座談會上,習近平也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梳理發現,“技術”一詞在10月和4月兩次講話中共被提及86次。

征程再起,每一次的發展契機又都轉瞬即逝。創新是互聯網發展的基因,要堅持把創新擺在首要位置,牢牢掌握網信事業發展主動權。習近平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習近平深諳培養網信事業人才對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性,他說,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網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念好了人才經,才能事半功倍。”

網信事業實現創新發展,中國如何超前部署、集中攻關?習近平認為,第一,正確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系。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但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一定要堅持開放創新,“隻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圍繞國家亟需突破的核心技術,把拳頭攥緊,堅持不懈做下去。”第三,積極推動核心技術成果轉化。第四,推動強強聯合、協同攻關。

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經濟”出現35次 新增“數字經濟”

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科研和經濟不能搞成“兩張皮”……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成為數字經濟浪潮下,抓住發展機遇的關鍵之舉。

在9日的集中學習中,“經濟”一詞依舊是習近平講話的高頻詞,這一點和4月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脈相承,兩次講話中共出現35次。其中,“數字經濟”是新增的重要內容,在此次講話中提到2次,並特別強調了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為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對於中國來說,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轉型增長的新變量、新藍海。在這次的講話中,習近平進一步明確了數字經濟的關鍵作用,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在全新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產業在中國方興未艾﹔作為國家戰略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帶動了全社會興起了創新創業熱潮,驅動著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也將為中國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可能。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引領和驅動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明者因時而變。當今世界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廣泛、深刻變革,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於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而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步入新常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突飛猛進,信息化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的深刻影響,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抓住歷史契機,順應並引領發展潮流,擘畫中國經濟增長發展的新圖景,習近平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而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領導干部觸網回應關切

21次提及“人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習近平深刻認識到人民在互聯網發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強調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平,“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

知者隨事而制。兩次關於網信工作講話都共同關注了各級領導觸網,對領導干部提出了要求。不僅要求經常關注互聯網,了解人民的需要和關切,也要求各級干部提升管理智慧,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制定相應的管理方法,革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正如習近平在4月的講話中指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9日的講話進一步提出對各級干部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如果不懂互聯網、不善於運用互聯網,就無法有效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網、懂網、用網,積極謀劃、推動、引導互聯網發展。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互聯網的發展要適應人民的期待和要求。“人民”在這兩次講話中都是一個高頻詞。記者梳理發現,兩次講話共21次提到“人民”,足見人民群眾在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習近平在網信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發展要注重人民的需求,尤其是要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互聯網是人民反映關切的重要平台和途徑。大力發展電子政務,讓人民切實從互聯網的發展中受益。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決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

在10月9日集體學習時,習近平也強調,要發揮網絡傳播互動、體驗、分享的優勢,聽民意、惠民生、解民憂,凝聚社會共識。這顯示了黨中央對於人民需要的重視,對人民意見的尊重。隻有善於傾聽民意的管理者才能讓人民滿意。

(責編:李警銳、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