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發掘結束:出土5000多竹簡 478件金器

劉佔昆

2016年10月10日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海昏侯墓發掘結束:出土5000多竹簡 478件金器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工作結束:遺骸下現百枚金餅(圖)

圖為南昌漢代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發掘現場。(資料圖) 劉佔昆 攝

海昏侯墓發掘結束:出土5000多竹簡 478件金器

圖為此前從劉賀墓中發掘出的大量金餅。(資料圖) 郭晶 攝

  中新網南昌10月9日電 劉賀牙齒尚存,遺骸下現百枚金餅﹔主棺剝離出5000余枚竹簡,成功釋讀出多部典籍內容……9日下午,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化廳、江西省文物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保護利用情況。

  “此次新聞發布會,標志著歷經五年多時間,對集帝、王、侯於一身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圓滿結束。”江西省文化廳廳長池紅說道。

  南昌漢代海昏侯劉賀墓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歷經5年多時間,該墓出土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1萬余件(套),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中國漢墓考古之最。

  池紅說,目前海昏侯墓文物保護工作還在繼續,“考古專家和文物保護專家們還在努力清洗2000多年的淤泥,從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歷史信息﹔還在耐心拼對、修復殘破的陶瓷、青銅,力圖有更多的文物展現在大家面前。”

  劉賀主棺基本清理到位

  自考古部門全面啟動海昏侯劉賀內棺的實驗室考古發掘清理程序,經過五個月持續不斷地清理處置、樣品分析、標本檢測、處理保護、影像記錄、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目前已將劉賀主棺基本清理到位,內外棺組合結構正在梳理之中。

  池紅透露,劉賀內棺隱約可見墓主人遺骸痕跡,並有精美的貼金漆盒隨葬。從遺骸頭部至腹部依次可見覆面、玉枕和數塊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劍、書刀和帶鉤、佩玉等﹔刻有“劉賀”名字的玉印也赫然別在腰間。清理發現,劉賀遺骸躺在包金的絲縷琉璃席上,牙齒尚存,而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著100枚金光燦燦的金餅。

  池紅說,如此,海昏侯墓發掘出土的金器數量多達478件,是中國考古最多的一次。同時,專家對棺內漆盒遺存進行X光成像技術分析,還發現有精致瑪瑙珠、鎏金青銅盒、精美玉片飾、鑲玉青銅牌飾等。 ? ?

  成功剝離出5000余枚竹簡

  “對簡牘的提取,也是驚喜不斷”,池紅說,經過艱苦保護處理和剝離工作,考古人員已成功剝離出5000余枚竹簡,通過對剝離出竹簡的紅外掃描,原本淡化的字跡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通過初步的文字釋讀,目前已釋讀出《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等多部典籍內容。

  池紅表示,目前,對簡牘的進一步固化、清理和掃描即將進行,預計在2016年底就可以完成前期保護、資料提取工作,2017年開始進入到文字釋讀和研究階段。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承襲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完)(記者 劉佔昆)

(責編:龔儀(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