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下方將建京張高鐵八達嶺站 為世界“最深”車站

董鑫

2016年09月29日08:2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長城下方將建京張高鐵八達嶺站 為世界“最深”車站

  2022年北京冬奧會,市民不僅能坐高鐵去看奧運,還可以體驗在長城腳下穿越的感覺。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住建委和施工方中鐵五局獲悉,目前京張高鐵各個施工單位已經進場,八達嶺隧道開始施工,而作為目前世界上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站,與八達嶺隧道並行的八達嶺長城站也將在年內開建。

  2019年北京到張家口僅需1小時

  今年4月,京張高速鐵路正式開工建設。它東起北京北站,途經北京市海澱區、昌平區和延慶區,由延慶區康庄鎮入河北省境內,跨官廳水庫,經懷來縣、下花園區、宣化區,西迄張家口市,呈東西向溝通兩市,橫跨京西北地區和冀西北地區,全長174公裡,設計時速為350公裡。預計到2019年,京張高鐵將建成通車,屆時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旅行時間將縮短至1小時左右。

  五道口等平交道口將取消

  市住建委鐵路建設協調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京張高鐵的線路自北京北站引出,過學院南路后轉入地下,連續下穿北三環、知春路(地鐵10號線)、北四環、成府路、清華東路(上跨地鐵15號線),於萬泉河以南轉出地面,這段地下的線路要經過新建的清華園隧道,這條隧道全長5.33公裡,穿越4處地鐵、6處主要城市道路和73條重要時政管線,是目前國內穿越重要建構筑物最多的高風險隧道,通車后高鐵經過這裡的時速約在120公裡左右。

  “隧道要新建,高鐵經過的清河站也要重新建設,這都需要把老的京張鐵路的鐵軌拆掉,然后才能進行。”該負責人介紹,今年10月底之前,將完成S2線和既有京張鐵路線從西直門到清河東路的改移工作,S2的始發站將暫時設在黃土店,既有京張鐵路線則暫時改走昌平北站,未來都會引入清華園隧道內走地下鐵軌,鐵軌拆除之后,四道口、五道口、六道口的平交道口將不復存在,大大緩解現在交通擁堵的狀況。待線路改移和鐵軌拆除的工作完成之后,清河站的改造和清華園隧道的修建工作將在年內陸續開展。

  八達嶺車站將建在長城正下方

  除了清河站,京張高鐵線路共設10個車站,分別為北京北、清河、沙河、昌平、八達嶺長城站、東花園北站、懷來、下花園北、宣化北和張家口南,其中八達嶺長城站最大埋深102米,地下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同時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中鐵五局京張鐵路項目總工程師羅都顥介紹,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位於長城正下方,整個車站藏在山下,設計埋深108米,建筑面積3.6萬多平方米,這都創下了世界之最,“整個車站是三層結構,進出站形式和機場航站樓類似,下層是進站通道,上層是出站通道,進出站旅客互不見面,客流可以均勻分布”。

  據悉,車站的每個出入口都將安裝扶梯,垂直高度達62米,這也是目前國內旅客提升高度最大的高速鐵路地下車站。車站還設計了救援廊道,“圍繞車站,有一圈救援通道,通過各個分通道與車站相連,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進入車站,形成一個無死角的救援設計”。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釋疑

  高鐵隧道下穿長城如何做到不破壞文物?

  八達嶺隧道長達12.01公裡,穿越八達嶺長城核心區,國寶級文物眾多,沿線還分布有居庸關長城、水關長城等國家級旅游景點。隧道一處並行水關長城,兩次下穿八達嶺長城,其中一處下穿石佛寺村,最小埋深10米,另一處下穿老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最小埋深隻有4米。下穿長城並非易事。八達嶺隧道要穿越兩條地質斷層帶,存在岩爆、濕陷性黃土、軟岩大變形等高風險地質,均為施工極高風險等級,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坍塌。同時,沿線環境保護、文物保護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如何做到“高鐵隧道與環境共生”?

  中鐵五局京張鐵路項目總工程師羅都顥介紹,在八達嶺長城腳下,他們採用的是“精准微爆破”技術,傳統爆破技術震速有5厘米/秒,震感比較強,爆破的時候車窗玻璃都會有所振動,新技術的震速隻有0.2厘米/秒,隻相當於一輛汽車經過,對文物不會產生破壞。而在埋深隻有4米的青龍橋車站,隧道採用“非爆破開挖”,大約有40米的隧道挖掘要完全靠人工和機械推進,以此來保護文物。

(責編:洪蔚琳(實習生)、崔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