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 明長城已有三成消失

2016年09月26日09:29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媒體調查: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 明長城已有三成消失

  近日,“最美野長城被修成水泥路”事件引發公眾對長城修復工作的廣泛關注。然而同樣需要關注的是,兩千余年的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使得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被列為全球100處最瀕危遺址之一。盡管國家文物部門保護、修繕的工作一直在展開,但事實証明,長城資源點多、面長、線廣,保護任務艱巨,傳統單純依靠政府部門撥款保護、修繕的方式,無論從資金還是人力來說,都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長城的保護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探訪

  箭扣長城傷痕累累

  2015年10月12日,遼寧綏中,最美野長城被修繕。 視覺中國 資料圖日出噴薄,遠遠望去,蜿蜒在山間的“巨龍”生動起來。但走近了,卻發現“巨龍”早已傷痕累累。

  北京懷柔區雁棲鎮西柵子村舊水坑西南的分水嶺,兩個走向的長城在此匯合。這個匯合點被命名為“北京結”。此段長城也被稱為箭扣長城。它是明代內外長城的交結點,又是薊鎮、昌鎮、宣府鎮三大軍事重鎮的分界地區。從這個意義講,它在整個萬裡長城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

  箭扣長城東起正北樓,西至九眼樓,全長7071米,最高海拔1299米。此段牆體地形復雜,險峰突起,集險、奇、美於一身。當地人稱“鷹飛倒仰猴難攀”可見其攀爬的難度。部分區域幾乎達到90度直角,攀爬需要手腳並用。因為長期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有的區域垛口牆倒塌缺失,這樣就會在攀爬的路上不時突然出現一段懸崖,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眼睛往旁邊一望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更糟糕的是,因為一部分牆體整體斷裂、滑坡、甚至缺失,原本的長城台階被侵蝕成胡亂堆疊的亂石堆。爬著爬著便沒有路了。人還幾乎九十度扒在城牆上,往上沒有抓手,往下便是深淵,停在原地驚出一身冷汗。隻能抓著手邊野蠻生長的灌木,膽戰心驚地貼著城牆緩緩橫向移動,尋找出路。僅從“鷹飛倒仰”到“北京結”總長700多米的路程內,滿眼殘破。這段長城的敵樓、敵台已普遍開裂、坍塌,部分垛口牆坍塌下來,城磚怪異地立著插在路上。沿途地面長滿雜草、兩米多高的樹木已經有碗口粗。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也有一部分牆體倒塌的時間並不長,散落的渣子還沒有被覆蓋,旁邊酥散的邊牆隨時有繼續倒塌的可能,部分條石城磚等被拆毀。

  箭扣長城向東200多公裡的喜峰口長城,也有著類似的境遇。它由戚繼光督建而成,已歷經近500年的歲月。曾經,它扼守著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是明清商道、貢道的重要結點,是明長城中修建得最堅固、最壯觀的一段。1933年春天,國民革命軍29軍宋哲元率部在此阻擊日軍。當時依托長城為掩體,中日兩軍展開三天三夜的拉鋸戰。29軍五百大刀隊夜襲日軍駐地,大部分壯烈犧牲,據此創作了《大刀進行曲》。2013年距離潘家口5公裡處發現29軍墓地,大約有200名夜襲日軍駐地犧牲的將士長眠於此。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使喜峰口長城承載了厚重的抗日歷史。

  然而如今的喜峰口長城,深陷年久失修的困境中。其中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長城目前城牆和敵台殘存,內外側磚牆局部坍塌和缺失、毛石牆芯局部坍塌,地面磚殘損缺失並且有進一步惡化的危險。如再不修,牆體某日坍塌甚至會淪為遺址。

  據了解,這兩處長城段落,都是明長城,且都屬於磚石長城。對這些點段進行維修迫在眉睫。

  困境

  明長城已有三成消失

  長城保護,政府責任為主導。自1961年國務院將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名列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陸續頒布實施《長城保護條例》、啟動為期10年的“長城保護工程”等重要工作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為加強長城保護做了大量工作,長城總體保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但我們的萬裡長城,保存狀況十分堪憂。”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保護公募項目負責人,長城保護專家董耀會說,以距今最近的明長城為例,明長城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公裡,目前保存較好的513.5公裡,隻有8%﹔保存一般的1104.4公裡,近20%﹔已消失的(已消失是指地面遺跡不存)1961.6公裡,佔到31%。

  董耀會指出,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侵蝕,另一方面是人為因素。一些公路、鐵路等建設工程穿越長城,拆長城磚蓋房子、搭豬圈,少數違法分子偷盜、販賣明代長城文字磚,還有時下流行的攀爬野長城。加之長城現多位於遠離中心城鎮的崇山峻嶺、戈壁荒漠之間,工程實施十分困難,增加了保護難度。長城資源點多、面長、線廣,保護任務艱巨。“長城太長了。”董耀會說,傳統單純依靠政府部門撥款保護、修繕的方式,無論從資金還是人力來說,都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

  資金

  網絡公募探索文保新模式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今年9月份開始,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保護長城,加我一個”長城保護公募項目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通過線上募集與線下籌款相結合的方式,向社會公開籌集資金,對箭扣和喜峰口的兩段長城本體進行修繕。喜峰口段主要通過網上募集,輔以線下勸募,費用估算約2300萬元﹔箭扣段主要採取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為主,聯合其他互聯網企業共同捐資的方式進行。費用估算約為1500萬元。

  “這是文物保護領域第一次採用‘互聯網+公益’方式進行公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說。

  官方也對此表示了支持。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劉曙光指出,此次公募活動既是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積極實踐,也是文博領域促進“互聯網+公益”融合的創新探索。

  截至9月25日,喜峰口長城募捐線上、線下,公眾和機關單位共計捐款近200萬元,線上參與募捐人數已達近7萬人。籌款金額和人數每天都在平穩增長﹔箭扣長城修繕所需資金,騰訊方面已經領捐1000萬元。

  人力

  研究組建長城保護研究中心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劉曙光透露,國家文物局正在協商有關部門,依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組建國家級長城保護研究中心。

  與此同時,北京目前新近成立了長城保護志願服務總隊。志願者們將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長城巡查,勸阻不文明行為,及時發現並上報破壞長城等行為,成為名副其實的長城衛士。同時,北京也開通了長城保護志願者招募專線,希望通過招募長城專職志願者,能帶動更多人加入這支隊伍,不斷壯大保護長城志願者的力量。未來,北京各個區還將分別成立相應的志願分隊。

  目前,北京轄區內的長城共有573公裡,分布在全市6個區和2個特區范圍內。長城保護志願者的巡查主要針對那些無人看管的“野長城”進行。他們將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這些長城開展巡查,撿拾垃圾,排除火災等隱患,及時勸阻不文明行為等。同時,發現嚴重破壞長城等行為時立刻向相關部門上報,配合專業執法隊開展執法工作。

  對話

  修繕秉持最小干預原則

  京華時報:如何才能避免“保護性修繕造成的破壞”?

  董耀會:我們這兩段長城的修繕將秉持最小干預原則,妥善保護長城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朴的歷史風貌,展現長城厚重的文化內涵。所謂的最小干預原則,通俗地講就是經過修繕之后,除了排除了牆體險情,公眾整體上感覺還是沒有修過的風貌。這兩段長城都納入了國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間重點修繕計劃,國家文物局還將給予項目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

  京華時報:募集到的資金如何使用、管理?

  董耀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公益目的。其中94%用於長城本體修繕,6%用於項目運行。資金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管理,募集和使用情況會及時在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微信公眾號和騰訊公益平台上向公眾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捐款人可以向基金會提出意見和建議,任何建議都將得到具體反饋。

  京華時報:一旦參與捐款,捐款人便和長城有了更為緊密的聯系。出於關心,他們都來爬“野長城”怎麼辦?

  董耀會:這兩段長城均未達到開放的要求,屬於“野長城”。在未搶險加固前,如果幾萬名參與募捐的人都來攀爬,對長城將造成人為的傷害。考慮到這一點,文保基金會將組織捐款者參與長城環保行動,以及有“獲得感、體驗感”的公益活動。比如邀請部分捐款者燒制長城磚、捐款人無論捐款多少都將成為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之友”、通過網絡開辟傳播長城保護知識和長城歷史故事的公共平台,為捐贈者提供多種親近長城的渠道等。

  京華時報:這兩段長城修完之后會開放嗎?

  董耀會:我們目前階段不是以開放為目的的修繕,而是屬於搶險加固。主要是為了讓身處危險中的兩段長城停止受到損害。

  新聞鏈接

  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有先例

  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在我國是有傳統的。30多年前,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習仲勛的題詞“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掀起一場捐資修復保護長城的全球華人行動,開創了長城保護管理社會

  力量參與的局面。近年來,社會組織、志願者、新聞媒體等積極參與,為長城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長城沿線的3400多名保護員,在日常巡查方面,是一支不容忽視、難以替代的力量。

  (原題為《政府保護長城需社會力量助力》)

(責編:洪蔚琳(實習生)、曾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