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中央發出了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的要求。各地快速行動,重拳出擊,打向城市深處那些隱秘天價、隻對少數人開放的景區高檔會所。
杭州曾在一天內就關停了“西湖會”等5家景區會所,並陸續關停了西湖周邊30家高檔經營場所。
廣州採取拉網式、定向式等方式,開展了4次專項清理整治工作。
寧波對排摸清理和關停會所工作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的,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
……
清理關停之外,還有一件事兒需要仔細考慮——關的關停的停,建筑資源被閑置和浪費了怎麼辦?很多地方在著手整改時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形成相對成熟的模式——“關停+轉型+優化”,又根據各自實際制定具體思路,探索特色、循序漸進,調業態建機制,促進健康轉型,實現公共資源利用最大化,並建立長效機制。
比較典型的,例如成都市的景區會所整改思路:對違法佔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會所、酒樓,堅決拆除,清理關停﹔對改變規劃用途、佔用公共資源的建筑,拆除違建歸還本來的規劃功能﹔對在歷史建筑、公園中符合規劃的服務點位,調整業態,還公園以清潔和文明,還公園於社會公眾,讓公共資源全民共享。
杭州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業態提升規劃》也提出了一種思路和出路。依據規劃,凡是西湖景區、公園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名人故居等保護類別建筑,將進行文化性和公益性轉型。該規劃對30家高檔經營場所從文化潛力、公益潛力、經濟潛力3個指標進行打分,並以此確定每個場所具體轉型的方向。
按照這樣的思路整改,“會所們”如今都怎樣了?接下來就以北京、廣州、成都、杭州四座城市為例,讓我們走近景區裡曾經的高檔會所,一窺它們今日容顏。
消費轉型:價格回歸親民路線,在市場經濟中開展良性競爭
讓普通人望而卻步的高消費幾乎是所有景區高檔會所的“標配”。會所要轉型,就不能再靠公款吃喝、違規宴請支撐畸形發展。一些會所選擇了最簡單直接的轉型方式——調低價格,擁抱普通消費者。
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外詩聖文化園門口,曾經是一處叫做“蜀粹典藏”的高檔餐廳。2015年8月改造為“浣花坊”餐廳后,價位調整為大眾消費,還特別增加了大堂方便就餐選擇,包間也不額外收費。
位於廣州明珠樓景區內的原唐韻茶庄以經營茶葉為主,在檢查中被發現存在違規內部接待等問題。整改之后,唐韻茶庄變成了“天英慢點”茶餐廳,並於2015年4月28日正式對游客開放,走大眾消費路線,主要出品各種點心、簡餐和茶藝。整改后的茶餐廳不設VIP包廂,不設消費門檻。價格優惠,一盅兩件,人均隻需25元。一壺茶一般為48元-98元,可供4個人享用。
北京紫竹院公園內的問月樓曾是一家高檔餐飲場所,如今也搞起了團購項目,以典雅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實惠的價格贏得普通消費者的青睞。
不過,景區高檔會所轉型平價餐飲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如果千篇一律地圍著平價餐飲打轉,難以體現特色,導致同質化嚴重,企業缺乏競爭力,轉型難言成功。還需借助自身的獨特資源,探索新出路。
公益轉型:開展便民服務,讓公共資源真正為公眾所享
設立在公園和景區的高檔會所,佔據的是公共資源。一些會所在整改過程中,力圖恢復本來的用途,為老百姓服務。
廣州珠江公園有一座木結構建筑,原名“匯立江南薈”,用作紅酒銷售。2013年11月,公園收到了市民群眾關於木結構建筑經營點的投訴,反映其經常不對公眾開放,隻為少數人服務。隨后公園向承租方發出了整改通知書,12月正式關門停業。停業后的木結構建筑改造為大眾化書吧,並於2015年6月對外開放。
成都金沙博物館內原來有一處名叫“金沙元年”的高級會所。如今,金沙博物館將正門口的招牌由“金沙元年”改為“游客服務中心”,並在門口設立“宣傳公示欄”,用於展示服務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如:庭院茶水、便民服務包、旅游咨詢、簡餐及茶水的詳細消費價目表等)。同時,還張貼了關於金沙博物館的活動宣傳以及社區的活動展示,更加貼近大眾。
文化轉型:借歷史文化的財富,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
這些高檔會所位於著名景區、公園內,往往具有獨特的環境優勢、文化優勢,大可以把這些獨家武器用起來,借以發展文化產業、旅游產業。
在文化轉型這條路上,北京、成都、杭州當仁不讓。北京市屬公園的會所和高檔餐飲場所經歷整改之后——頤和園的益壽堂辦起了主題展覽,北海公園的碧海樓以“大清郵局”的新身份開放……
位於成都市錦裡二期的武侯祠博物館原錦裡大院,過去主要提供高檔次精品川菜餐飲服務,停業關閉之后,改造為錦裡三國文化體驗街區,並於2015年7月免費對外開放。現在,走進錦裡三國文化體驗街區,多幅印著“蜀”字的錦旗映入眼帘﹔大院中央的兵器架上,刀、槍、戟、斧樣樣都有,“武”氣十足﹔咖啡書吧、經典小吃、古裝攝影等眾多休閑項目匯集,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體驗。
更系統化、規模化的轉型,還要屬杭州。
“以西湖景區為例,其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氛圍濃厚,能夠激發創意和靈感,非常適合文化、設計、研發等業態,成為文化元素突出的產業聚集地。”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柏乃說。
西湖景區對各產權單位進行文化產業方面的引導,把這些曾經的高檔經營場所轉型成和西湖文化底蘊相匹配的新型業態,讓環境、文化與經濟共贏。西湖景區內數十家高檔經營場所轉型之后,主要以茶文化、咖啡、攝影展、香道文化、古琴文化、民俗文化等為主。
朱紅的色彩,老式的黑瓦,杭州北山路38號的抱青別墅是西湖邊一座非常典型的古老西洋建筑。2015年8月18日,這座108歲“高齡”的建筑迎來了它的華麗轉身,從會館轉型為杭州國畫院美術館,從此大開門庭免費對公眾開放。
除此以外,曾經的“菩提精舍”變成了杭州黨史館,“江南會”二次轉型辦起了西湖邊首家專業影社……
西湖本是文化之湖,通過與文化融合,高檔會所的轉型之路令人耳目一新。而這些創新發展模式也說明,正風反腐倒逼產業轉型創新,有利於激發市場潛力、迸發文化活力。
長效機制:防止“會所歪風”反彈回潮
整改不是一陣風,吹吹就完。為了防止“會所歪風”反彈回潮,監督管理的長效機制必不可少——
建章立制,加強日常審批和監管。北京出台了《公園配套建筑及設施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公園房屋設施管理辦法和出租審批流程,並建立公園出租場所台賬。杭州西湖景區工商停止一切“會所”的登記注冊與審批,將景區內各類經營場所“可進入、可消費”情況列為日常巡查。
合理規劃,確保公共設施公益性。廣州要求合理規劃公園公共配套設施,在規劃編制中明確配套設施的種類和數量,科學設置項目定位和選址,確保公園公益性。
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成都在各整改區域顯著位置安放“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反對奢靡之風,加強行業自律,拒絕高檔消費,厲行節約,拒絕浪費,請廣大市民監督”的公示牌,並公布舉報電話,隨時自覺接受市民監督。
兩年多的努力,景區高檔會所紛紛朴素轉身,狠剎了奢靡享樂的歪風。然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些享樂奢靡問題改頭換面、轉入地下,稍有鬆懈就會反彈回潮,我們的工作依然任重道遠。作風建設要經常抓、抓經常,抓出習慣,同時還要揚真抑假、揚善抑惡、揚美抑丑,移風易俗,推動社會風氣持續好轉。(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張琰 | 本文報道感謝成都市紀委、杭州市紀委大力支持 部分資料整理自《人民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