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西湖國賓館會見前來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 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來華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雙方圍繞中美關系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和建設性交流,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
9月5日,人民日報整版登載了《中美元首杭州會晤中方成果清單》(以下簡稱《成果清單》)。這份1萬余字的清單顯示,兩國元首在會晤中達成的共識與成果多達35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所長滕建群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會晤達成的成果清單最大的亮點就是深化務實合作,如談及工業領域結構性改革,是對以往經貿合作的一個深化﹔針對共同應對恐怖主義,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坦誠態度體現雙方務實合作
在這份《成果清單》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被放在首位:“雙方將保持密切高層溝通和機制性對話,不斷增進戰略互信,深化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的協調與合作,同時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推動中美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2013年6月,習近平同奧巴馬在安納伯格庄園會晤,達成了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共識。習近平用三句話對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作了精辟的概括,即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當地時間2013年6月8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庄園舉行第二場會晤。會晤開始前,習近平和奧巴馬在風光秀麗的庄園內散步,在輕鬆的氣氛中交談。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如今,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成果。中美雙邊貿易額、雙向投資、人員往來都創下歷史新高。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建立兩軍互信機制、打擊網絡犯罪、應對非洲埃博拉疫情、推動伊朗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中美關系的戰略意義和全球影響,充分說明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
回顧這3年,滕建群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雙方都能夠以坦誠的心態進行務實合作,避免沖突、相互合作已經成為雙方基本遵循的守則。
而對於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走向,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嵎生強調,時值美國政府即將換屆,本次會晤成果是奧巴馬在承前啟后的節點上為下一屆政府在處理中美關系方面留下的重要財富。從前瞻的角度來看,中美關系向前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更是順應世界潮流的大勢所趨。
經濟領域務實合作煥發生機
在《成果清單》中,經濟金融領域的合作內容佔據了大量篇幅,匯集了不少新提法、新舉措。
在工業領域結構性改革方面,中美雙方承諾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應對產能過剩問題,並提到“中美雙方對可能建立的一個全球論壇表示歡迎。該論壇由G20成員和感興趣的經合組織(OECD)成員積極參加,將其作為交流和分享全球產能動態、政府政策與支持措施信息的合作平台,由OECD秘書處提供協助。”
對此,滕建群認為,這延續了中國關於國際秩序和國際經濟發展的訴求,傳達出對現有秩序、現有平台、現有結構進行一系列改造或補充發展的願望。
與之前的眾多平台相比,這個全球論壇重點針對現實中出現的新問題。滕建群指出,如何進行創新、開放和發展,無論從政策還是方式上,都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平台來共商大計。
《成果清單》中的另一大看點聚焦全球經濟治理:“雙方支持以強勁的、以份額為基礎的、資源充足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核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網……雙方重申,份額調整應提高有活力的經濟體的份額佔比,以反映其在世界經濟中的相對地位,因此可能的結果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份額佔比整體提高。”
如何看待發展中國家的份額比重上升?滕建群總結了這一問題涉及的三大背景:一、以美元為主要支撐的國際金融體系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二、新興國家不斷壯大,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三、目前還面臨著現有秩序不公正的問題,存在一些弊端。因此,這一提法也是IMF繼續發展、繼續完善的過程。而中國對此給予支持,不僅利好於本國經濟,也利好於其他成員國。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 “重頭戲”
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中美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本次《成果清單》的“重頭戲”之一。中美兩國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各自參加《巴黎協定》的法律文書,為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雙方另行發布了題為《中美氣候變化合作成果》的文件。
2015年12月通過的《巴黎協定》是繼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裡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全球氣候治理自此邁向新征程。
王嵎生表示,本次中美各自遞交的《巴黎協定》法律文書是近幾年來合作的一個重大成果,中美作為國際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大國率先遞交申請,在各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已開展多年。2014年11月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首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達成共識﹔2015年9月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巴黎協定》奠定基礎﹔今年3月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今年盡早參加《巴黎協定》。
三年裡發布三次聯合聲明,遞交法律文書,發布合作成果,中美合作為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引起關注。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9月3日在內羅畢發表聲明,對中美兩國批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表示贊賞,認為中美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支持令人振奮。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