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天津市行政審批事項已從2013年的394項減少到2016年的274項。同時,今年上半年,天津新設立企業數48234家,同比增加46%,總投資額3620億元,同比增加77%。行政審批的“瘦身”,換來的是市場活力的釋放,一減一加之間成效立顯。
近年來,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國內傳統動能減弱和“三期疊加”的背景下,黨和政府沒有進行強刺激,而是堅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先手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為企業“鬆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也為廉政“強了身”,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簡政放權,著力破解“審批多”“審批難”
談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三件事:企業申請開辦時間壓縮了多少、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
近日,來上海市浦東新區市民中心辦理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証的鄭平在微信朋友圈為改革點了個贊。“以前,辦証至少要45個工作日,前提還得是順利提交12類申請材料。現在隻要現場簽署一份告知承諾書,承諾符合申請條件后,便可當場取証。”
變化源於去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上海市開展“証照分離”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從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再到如今的証照分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步步為營。
近年來,黨和政府始終把“簡政放權”作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堅決革除不合時宜的陳規舊制,打破不合理的條條框框,砍掉束縛創業創新的繁文縟節。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全國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18項,佔原有審批事項的36%。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同時,取消中央指定地方項目230項,清理規范中介服務303項,廢止了規范性文件11073個。
簡政放權堅持“全國一盤棋”,各地在承接上級下放權限的同時,積極推進本層級改革創新,多數省份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左右,有的達到70%。
隨著較大規模的取消下放審批事項工作已告一段落,解決審批難的問題上升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去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規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行為改進行政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對解決審批時間長、手續繁、不透明等問題作出部署。各地加大改革力度,著力破解審批“中梗阻”“最后一公裡”等問題。
去年5月以來,河北唐山曹妃甸區將原來分散在22個審批部門的154項審批職責,全部劃轉到了新成立的行政審批局,實現“一個公章管到底”。
積極搭建行政服務中心,實行“前台統一受理、后台分類審批”受到很多地方青睞。在廣東佛山,與民生服務有關的200余項行政審批事項,基本實現了轄區內各個行政服務大廳的“一窗辦理”,努力做到“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帶給大家”。
放管結合,確保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
簡政放權,不是一放了事,“放”和“管”始終同樣重要。要“放”得有效,“管”得到位,兩個輪子都必須轉起來。
“市場准入條件放寬了,但今后肯定會面臨更大的政府監管壓力。”內蒙古小尾羊牧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比如,營業執照年檢取消了,不用去工商登記窗口排隊年檢了,但要進行網上申報,今年就多次接到工商的電話和短信提醒做好網上申報。”小尾羊公司所經歷的變化,正是包頭市政府職能從“重審批輕監管”向“寬准入嚴監管”的轉變。
改革實踐中,這種“放管結合”不僅僅針對企業,同樣應用於政府自身。近年來,我國著力劃定政府與市場、企業、社會的權責邊界:以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能做什麼,“法無授權不可為”﹔以責任清單明確政府該怎麼管市場,“法定職責必須為”﹔以負面清單明確對企業的約束有哪些,“法無禁止即可為”。
從2014年開始,安徽省在全省75家省直單位探索實施省級政府行政權力清理公開工作,配套制定10類行政權力的19個“責任清單”模板和9家單位的“責任清單”范本。記者了解到,“責任清單”出台前都必須過“三關”:法律關,所有責任事項、追責情形來源必須合法﹔部門試點關,選擇省發改委、省國土廳、省民政廳等9家單位進行試點﹔社會關,即接受社會各方的檢驗,力求“責任清單”看得懂、記得住、都會用。“亮出責任清單意味著給政府權力套上‘緊箍咒’,不可亂作為,更不可不作為。”安徽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優化服務,為發展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政府的施政要義,在於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根本目的在於讓改革惠及每一個百姓。
前不久,中央編辦組織編制的全國首個《行政許可標准化指引(2016版)》正式發布,著力以標准化促進規范化。作為國家標准委確立的“全國行政服務標准化示范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新政務中心已制定出415項行政審批服務標准,把“抽屜”“口袋”“腦袋”裡的標准與要求放到桌面上,使審批權力更規范了。
山東青島積極推行“互聯網+行政審批”,使群眾足不出戶就可提交相關材料。特別是“互聯網+行政審批”系統的辦理全程留痕,並在重要環節設置了短信功能,提醒辦理人員按時辦理、同時通知群眾辦理進程。時限已到仍未辦結,辦理結果直接轉入監督部門,進行相關責任人的處理。
行政審批改革,削的是政府的權,讓的是部門的利,帶來的是企業成本的減少,發展環境的優化。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情空前高漲,新增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增長,去年至今全國平均每天新增4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平均每天新增1.2萬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市場准入和運行的制度成本大幅降低,全要素生產率穩步提升。世界銀行發布報告,近兩年中國內地的營商便利度在全球的排名每年提升6個位次。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