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推行道路交通事故處置改革試點

張洋

2016年08月03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公安部推行道路交通事故處置改革試點

  許多駕駛員都曾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攢了個假期拖家帶口到郊外游玩,結果與相遇車輛發生輕微擦碰交通事故,緊接著報警、報保險、事故認定,等待時間非常漫長,心裡覺得“堵得慌”。

  然而現在,在雲南保山施甸農村,駕駛員雙方購買交強險遭遇車損為2000元以下或雙方購買商業險車損為5000元以下無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隻要雙方協商達成一致,僅需要一部帶有照相功能的手機對事故現場拍照,就能在10分鐘內先行撤出事故現場,同時可據此得到公安交管部門開具的事故認定書,實現快速處理。隨后,駕駛員將相關資料上傳到雲南交通事故自助處理微信平台,在雲南省內任意一個交警中隊打印事故發生地公安交管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所有保險公司據此認定,就能實現快速理賠。

  2015年底,作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公安部、保監會聯合下發通知,部署在10省份和3個地級市開展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改革試點,防范由於道路交通事故現場撤除不及時引發交通擁堵和二次事故,同時保障當事人公正快速地化解損害賠償糾紛。

  “施甸縣80%是山區半山區,交警處置一起最遠鄉鎮山區1個輕微擦碰事故,不含處置時間僅來回就需要4個小時。”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施孟中隊中隊長字增華說,“現在對於輕微事故,隻要駕駛員有拍照手機,懂得使用快處快賠的自助終端,交警可以不用趕赴現場,保險公司也省去了勘查現場的成本,同時給廣大群眾帶來了便捷。”

  7月28日,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開的全國公路和農村地區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改革工作現場會在保山召開。據介紹,試點省市通過互聯網在線平台共快速處理輕微交通事故31萬起、通過理賠中心處理事故140.7萬起,輕微事故可在5至10分鐘內撤除現場,快處快賠網點30分鐘內可完成事故理賠,當事人在事故現場滯留時間減少70%,減少當事群眾處理事故出行人均3次以上,平均保險理賠周期減少3天以上,保險理賠時長縮短50%。

  此外,能否快賠是該項改革試點的關鍵,這離不開交警和駕駛人員的快速處置,還需要看保險公司對快速處置的認可情況。保險公司保險理賠負責人特別提醒,快處快賠雖然不用報警,但必須向保險公司報案。通常情況下,超過48小時不報案會被保險公司拒賠。事故當事人將車輛撤離現場后,應及時告知保險公司,如果同意當事人自行拍照,則可進行“快處”,並依照相關規定辦理下一步手續。(記者 張洋)

(責編:龔儀(實習生)、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