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開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上,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作了《關於北京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上半年執行情況的報告》。報告提出,今年下半年,北京要努力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由增轉降”的拐點。專家表示,人口壓力過大既不利於城市健康發展,也有損民眾生活體驗。未來,北京隻要從分類調控、功能疏解、產業轉型等角度做足功課,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各種契機,首都的人口布局就有望更加合理。
五區啟動調控試點
對於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而言,人口永遠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不過,一線城市的“人口拐點”似乎正在臨近。數據顯示,北京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比2014年末增加18.9萬人,但增幅下降,與2014年相比少增加17.9萬人。同時,北京2015年末城六區常住人口佔全市比重比2010年下降0.6個百分點。
盧彥表示,盡管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增速較上年同期均有所降低,但總量仍持續增加,成全年的人口壓力調控目標依然十分艱巨。盧彥透露,今年下半年,北京要努力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由增轉降”的拐點,在東城、西城、朝陽、通州、昌平五區分類開展人口調控改革試點。
具體來看,調控措施將包括推動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地區公共安全隱患問題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整治無証無照違規經營、打擊違法建設專項行動,加大對直管公房轉租轉借清理力度,建立健全房屋管理執法制度,加強人口動態監測等等。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清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任何一個地區的人口承載能力都不可能是無限的,水資源、土地資源、交通資源等都應該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前述措施顯然有利於人口壓力的疏解。
功能疏解產業升級
那麼,北京人口壓力疏解的“鑰匙”究竟在哪裡呢?
盧彥在報告中介紹,今年上半年北京關停退出了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174家,調整疏解商品市場36家﹔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和北京工商大學新校區合計入住學生近2萬人﹔在外遷的醫院中,天壇醫院新院、同仁醫院亦庄園區二期、友誼醫院順義院區的項目進展也都在有序進行。
下半年,北京還將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退出任務,調整退出商品交易市場90個,推動動物園、大紅門、天意等區域性批發市場疏解取得明顯進展,讓前述高校新校區年內再入住部分學生。
與此同時,疏解騰退之后的空間將重點服務於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產業和新業態。例如,動批天皓成市場將轉型成為寶藍金融創新中心,疏解后的大紅門批發市場擬打造全新時尚生態圈,而北京城市學院的中關村校區則有望成為研發以及創業孵化基地。
“事實上,北京主城區的‘城市病’一方面源於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過度集中,另一方面則是產業結構沒能完全契合首都的功能定位。”周清杰強調,北京疏解人口壓力並不是排斥外來人口,而是通過主動改革重配公共資源、升級產業結構來帶動人口布局的優化,從而為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人才流入騰挪空間。
協同發展持續“給力”
其實,北京疏解人口壓力的舉措都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而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將減輕北京的人口壓力,而且還將為三地居民創造出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體驗。
據河北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張紹廉介紹,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簽訂《醫療衛生計生事業的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河北省260家二級以上的醫療機構與京津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項目已經達到了400多個。未來,河北醫療服務能力的提高將解決患者進京就醫問題,從而緩解北京醫療服務壓力。
另一個重要的例子則是京津冀在養老及社會保障體系對接方面的合作。根據《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三地將在五年內實現醫療保險互聯互通,三地老人拿著醫保卡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病報銷,不僅減去了拿著藥費單回原單位報銷繁雜的這些過程,也能讓病請及時確診。
周清杰表示,如今選擇異地養老的人越來越多,京津冀在養老、醫療、社保等領域的協作有利於用好這一人口流動趨勢,為北京優化人口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以及吸納各種人才創造空間。()本報記者 王俊嶺)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