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綜合交通調查結果出爐 小汽車出行比例首次下降

2016年07月07日07:5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北京綜合交通調查結果出爐:小汽車出行比例首次下降

  6日,交通部門發布本市第五次綜合交通調查結果。數據顯示,隨著網絡的發展,市民工作日的出行次數減少到2.75次,每天平均出門距離8.1公裡。小汽車出行比例在歷次綜合調查中首次出現下降,不過工作日每輛車平均還是要跑41.5公裡,高於世界同等城市的小汽車使用強度。

  六環內工作日出行次數下降

  所謂城市交通綜合調查,一般需要收集全市范圍內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時間、出行距離、交通方式、乘車路線和交通費用等信息。工作人員再根據這些數據,摸清城市交通發展現狀,預估需求變化規律,為城市未來交通發展政策制定和設施建設等提供支撐。由於第五次綜合交通調查需為交通“十三五”規劃服務,因此2014年就啟動了數據採集。

  北京綜合交通調查每四五年進行一次。第五次綜合交通調查共獲取4萬份居民出行信息,500多個賓館的流動人口出行信息,482個道路路段,以及城六區46萬中小學生的出行信息等交通調查數據。

  2014年,六環內工作日常住人口出行總量為4445萬人次,較2010年增加了14.7%。不過,年均增長3.5%的速度卻比“十一五”期間有大幅下降。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人口調控措施初步發揮作用,人口增速放緩了。

  交通數據還反映了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隨著互聯網及現代通信技術改變社會生活方式,2014年工作日每日人均出行次數為2.75次,相比2010年的2.82次下降2.5%,尤其是購物及外出就餐出行強度比2010年明顯下降。

  困擾北京已久的潮汐大客流也首次出現了減弱的趨勢。交通部門介紹,2010年本市職住比為0.53,2014年則升為0.55。2014年各環路間的職住比也呈現向好發展趨勢,四環以外的就業崗位總量上升明顯,職住不平衡狀況稍有好轉。

  職住比即就業崗位數量比居民中的就業人口數量,這是最直觀反映一個地區職住平衡狀況的數字。職住比向好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平均出行距離的增速相比“十一五”期間明顯放緩。2014年六環內工作日常住人口平均出行距離8.1公裡,四年僅增長0.5公裡,而“十一五”期間共增長1.6公裡。

  小汽車公交車出行比例雙降

  本市交通結構調整則是喜憂參半,小汽車出行比例首次呈現下降趨勢,軌道交通出行比例大幅提高,但公共汽車出行比例持續下滑。

  截至2014年年底,軌道交通運營總裡程達527公裡。自2010年以來,運營裡程共增加了191公裡。地鐵線網四通八達,吸引客流猛增。2000年以來,軌道交通線網全年客運量從4.3億人次增至34.1億人次。

  但公共汽車客運量呈逐年下滑趨勢,公交線網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五環內,想在500米內找到一座公交站,成功率在88%。大部分線路過於集中在干線走廊上,重復系數高達6.7。而且如果選擇乘公交出門,乘客往返車站加上候車和換乘時間,就佔到整個旅途時間的35%。

  隨著小汽車搖號政策的出台,汽車的保有量確實得到有效控制,但工作日日均行駛裡程仍達41.5公裡,屬於高強度使用。

  自行車出行比例持續下降

  自行車出行比例持續下降的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這主要是因為自行車出行環境亟須改善。

  34%的調查者不騎車是因為出行距離過遠,15%的人認為消耗體力,還有16%的人認為出行環境差。

  其中,非機動車道缺少有效隔離設施、機動車侵佔自行車出行空間是影響自行車出行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單幅路、雙幅路,機動車與自行車之間缺乏物理隔離設施,機動車隨意進出和停靠非機動車道現象十分普遍﹔對於三幅路、四幅路,機動車進出停車位及通過路段時佔用非機動車道,造成自行車行駛空間被擠佔,自行車被夾在機動車縫隙之中的現象屢見不鮮,對騎車者的安全構成威脅。

  還有24%的人認為公共交通經濟快捷,無需騎車。這說明公共交通與自行車交通在一定程度上構成競爭關系。

(責編:程瑤(實習)、申亞欣)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